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高中生》2008,(15):11-11
李斯璇的"环保生涯"是从她爱上艺术、爱上绘画开始的。她常利用假期到成都周边写生、采风,当远离城市的喧嚣之时,她总会想,要是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环境有如此优美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2.
灵魂的锚地     
说起来很有些对不住城市——住在城市,承蒙城市关照,却始终喜欢不来城市,感觉上就像一个绝情的男人。事情怎么会是这样子呢?是因为她不漂亮吗?不,她已经由粗眉愣眼的女郎变成顾盼生辉的少妇了;是因为她不优雅吗?不,她已经悄悄除却花里胡哨的恶俗,渐渐变得举止得体仪态万方了;说她不安静吗?不,  相似文献   

3.
张淼 《中学生天地》2014,(11):42-45
巴塞罗那是一座难以定义的城市。论浪漫,她比不上巴黎;论时尚,她比不上米兰;论历史,她比不上罗马;甚至连她的建筑风格也有点不知该如何归类。可是,毋庸置疑,巴塞罗那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是一座让每个来过此地的人都舍不得离去的城市。对于球迷,这里有群星闪耀的巴萨;对于乐迷,这里有辉煌震撼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对于艺术爱好者,整座城市就是一件艺术品。而我则最喜欢在大清早,趁着城市没有完全苏醒之前,手捧一杯咖啡,在米拉之家的楼下,看着那玲珑而略带距离感的铁窗线条,驻足沉思。  相似文献   

4.
黄晶 《文教资料》2012,(7):25-26
在《富萍》里,王安忆以一种审视的姿态,表达了她对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上海的批判与否定,重构了一个充满日常生活感性和人情味的上海。她不限于写城市的中心,她也常涉及城乡交界的地方;她不只关注城市的热闹和浮华,她也关心城市的安宁和质朴。她懂得撇开上海的浮光掠影下的泡沫,去努力寻找一个真实妥帖的感性的上海。  相似文献   

5.
《富萍》:人生的另一种审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造力、活力的青年女作家,她总能给不断变化着的现时代生活提供一种合适的审美形式。20世纪80年代,她寻找“我们的村庄”;90年代,她寻找“我们的城市”;90年代末期,她又退居于“我们的村庄”与“我们的城市”之间。《富萍》的创作则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正>暮色渐渐染上天空,城市如昼伏夜出的动物一般活了过来。夜晚的城市是活的,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她游走于这酒绿灯红中,入眼的却是周围人对她的指指点点,提醒她是个格格不入的存在。她茫然抬头,林立的高楼泛着金属的光泽,直刺得她眼睛生疼。周围的人头上都有一个“美丽”的标签,而自己呢?她看向自己头顶“丑陋”的标签,又低头快步走出人群。她不明白,自己起码是胜过“平庸”的人,为何却成了“丑陋”?  相似文献   

7.
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神奇的彩虹。我要克隆明亮的彩虹;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夜晚,为行人引路,确保行人的安全;清晨,帮清洁工人照亮路面以便他们清扫。太阳火辣辣的时候,她成为人们的自动空调;在雨季她成为行人的公共雨伞。我要克隆正直的彩虹;在人们安睡的时候,去缉拿那些趁黑作乱的盗贼:在白天的公共场合,她去揪住邪恶的第三只手;在银行,她保护着百姓们的财产安全。我要克隆天使的彩虹;在警察局她用圣洁的光消除罪犯的阴暗心理。在城市,她用美丽的光让城市变得漂亮,环境不受到污染。在大街小巷,她用智慧的光,让无家可归的乞丐拥有…  相似文献   

8.
<正>在山东省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师崔春荣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同时荣获山东省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称号。崔春荣是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今年50岁。她热爱音乐,是同事眼中的"音乐痴子";她热爱学生,学生亲切地喊她"崔妈妈";她热爱教育,一手打造的"飞翔"合唱团12载结硕果。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我来北川工作已有一个多月了。北川,这个凝聚全球目光的城市,这个满日疮痍、劫后重生的城市,却在这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与我相约。她好像一个大病初愈的母亲,用她那并不宽厚却刚毅有力的肩膀搂着我,消融着我对她的陌生和对震灾的畏惧;她又好像一个久别重逢的恋人,用她那深情而湿润的双眸凝视着我,诠释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神往。  相似文献   

10.
brily 《中文自修》2004,(2):38-39
夜里刚刚下过一场雪。早上起来/脚印多像一串串诗行!/杂乱,但是最终朝着一个方向/一年将尽;还有十一月份的阳光我过去没有到过哈尔滨,在我的想像中,哈尔滨是一座有着异国情调的北方城市,她的气质是沉静的,她的建筑是多元的,她的食物最有名的是哈尔滨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她的男人刚健女人漂亮。她的河流是这座城市的脖子上一条闪光的项链。  相似文献   

11.
赛安地 《大学生》2016,(Z1):140-141
当我踏上一座城市的土地,我总是想要感受这个城市的脉搏,触摸她的沧桑。她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是什么造就了今日她这样的个性?如今的外表下,隐藏着过去怎样的生活画卷?我的这些问题,都由她的博物馆来解答。我热爱旅行,也热爱博物馆。每到一座城市,我都会去逛一逛她最具特色的博物馆。博物馆会揭开这座城市掩盖往昔景象的面纱,让人看到她尘封的过去。这个时候,这座城市在我眼中才更加迷人。  相似文献   

12.
女儿今年6岁了,她一直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城市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刚刚6岁,她已成了一个标准的城市人。她冷漠地看待家庭以外的世界,从不串门,也不结交朋友,只是一个入忙碌在一大堆儿童玩具中。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活在哈尔滨的外来作家,迟子建对城市的融入与认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她既亲身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痛楚,同时她与城市的关系又是疏离的,因此,她的小说在捕捉这座城市的脉动,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时,有着不同的维度和丰富的内容:她开掘城市历史,呈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及品格,在聚焦现实时又警示大家——民间自在的生活状态,生命自身蓬勃生长的自由精神,在"规范化"的城市改造中将会枯萎、死亡。同时,她以一贯之地书写人性的温暖,探寻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生机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3,(13):5
城市是她的画室,司空见惯的树洞是她的画板。在她的画笔下,城市街头原本平淡无奇的树洞变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她叫王月,一名视觉传达专业的大学生。她称这些树洞画为"美途"。她说,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灰蒙蒙的天变得缤纷多彩。这些树洞画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整个城市。  相似文献   

15.
来自乡村的城市女孩东风从哪儿吹来,春天从何时出现?不知道,在城市,我找不到春天的感觉。我不喜欢城市,我在乡村出生,却在城市的腹地求生存。坐在我对面的女孩一样不喜欢城市,她同样来自乡村,并满怀热爱地讲述着她的故乡。在遥远的北国,她的故乡贫穷、落后、原始,尽管封闭,可是十分美丽。她坚定而充满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16.
蜕变的村庄     
旧居的村落早已不安分了。经历了几代人的行程,她逐渐走上了蜕变之路。城市是她心仪的偶像,她在蜕变中一往情深地投入了城市的怀抱。这些年我时常走进她,感受着她对城市愈来愈强烈的欲望。早期还是含蓄的,似乎只是一个梦境。渐渐的,这种欲望就变得明晰了,通透了,甚至不顾一切了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月     
夕阳从地平线上溜下去 ,鲜红的霞光也慢慢燃烧殆尽 ,一轮清清的月正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缓缓上升 ,你就坐在这幽静的夜里 ,沐浴着清凉的月光 ,想着这座城市与挂在黑幕上的月。城市由钢筋混凝土和各种金属构成 ,你认为它呆滞、冰冷、俗气 ,城市的月充满了毫无温度的岩石 ,可你却喜欢她的皎洁 ,以为她清辉、可爱、脱俗。喜欢城市的 ,一定喜欢这城市的月 ;喜欢城市的月的 ,却不一定喜欢这城市。当你在城市里穿梭时 ,你觉得月光化了淡淡的妆 ,盈盈地跟着你 ;当你抬头望月时 ,你发觉整座城市都消逝了。你说城市有多久远 ,城市的月就有多久远。城市天…  相似文献   

18.
花婆婆     
<正>花婆婆住在海边的一座小房子里,房子的四周开满了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花。花婆婆个子小小的,她是我的姨婆。她常常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事:很久以前,当花婆婆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名字叫做艾莉丝,住在一个海边的城市里。从她家门口的石阶上,可以看到码头和来来往往的大船。很多年以前,她的爷爷就是搭乘一艘大帆船来到美国的。  相似文献   

19.
那时,她暗恋他好久。但她并不知道,他也是喜欢她的。高中毕业后,他们去了两个不同的城市读大学,她在五一长假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到自己的城市来玩。  相似文献   

20.
这是怎样一种缘分呢?一个城市对一个心灵的滋养,一个心灵对一个城市的依赖,她在那里被接纳和认同,她的心有一种回家之后的慰藉。那是一种看不见的相遇,遭逢一种独特的声音;不是喧嚣的市声,也不是权势者的号令;西安有一种沉默的话语,那种语言是适合于同灵魂交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