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爬了三十多年的格子,今天鸟枪换炮了,买回一台电脑回家,甭提多高兴。十几年前,报社的编辑就曾对我说:“买台电脑吧,用电脑写稿多好!”从那时起,用电脑写稿就成了我的梦想。想一想,在电脑上写文章,双手熟练地敲击着键盘,那仿佛是敲击着琴键,演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曲,自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编辑让我买电脑,还有一层意思,他们不好讲出来。他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不怎么样,又难看,又难认”;他们还知道,这些字是用一只有残疾的手写出来的,不忍心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是我国农村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几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系列新政策,一下子把大批大批的农民,从小农经济的集体所有制“大锅饭”里解放出来,变成了有独立见解的、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农民成了“法人”。过去他们干活想得不多,听生产队长吆喝哩,“上头咋说就咋办”,想多了也没用,又不是给自己干。现在你让他不多想也不成了,价值规律、市场风波是不讲人情面子关系学的,经营不好就砸锅。马克思把这种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称作“惊险的一跳”。因为跳不好,损坏的就不仅是商品,而且是商品生产者本人。千家万户的农民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就日益迫切地要求“上头”和他们商量着办事,要求“你讲我听,你说我服,你打我通”的形象,成为能和“上头”平等地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讲过的话也一样收不回来,所以一句话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思。讲话是一门艺术,即使讲好话,也要顾虑不能"洗脸碍了鼻子",你讲这个人好,得罪了那个人,话就讲得不够高明;不好的话,让双方听了都不高兴,当然就更不能讲了,还有些什么话是不能讲的呢?  相似文献   

5.
C:细和阔的关系。章法要细密,文思要开阔。开阔指的是要放得开,一件事一直在那里讲,讲着讲着就没话了。所以要放得开,要像放风筝一样,风筝飞得很高,但放飞的线紧紧攥在手里,放得开收得住。比如写合成作战训练,如果就事论事地写怎么也不好写,要么就是一堆专业术语,非常枯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放开思维,文笔开阔,我先讲了一个故事:“说起合成观念,我就想起老山前线的一段轶事。”在讲了一个连长指挥打仗忘了炮兵的故事后,问道:“诸如此类的连长在我们部队还有没有呢?”合成观念缺乏就表达出来了,比空讲道理要好得多。有了放开的意识,一切材料都可以为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是什么?我觉得出版一定程度上是个经验产业。我们很多学科都在学术上有理论的范畴,而出版这个学科很难规范,更多的是靠从业者的经验和实践。出版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光有文化故不好出版,光讲产业也做不好出版。出版是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文化中间人承担的工作。文化中间人是指既懂作者能创造什么,又懂读者市场需要什么的那种人。如果他们的文化素养中又别具服务精神,普罗米修斯那种窃火救人的精神,才能做出成就。商务印书馆是几个印刷工人开创的,但是张元济进入以后,就变得不一样了。张元济有学问,但更热心做的是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工作,所以他能成为出版大家。出版  相似文献   

7.
刘墉 《出版参考》2010,(10):10-10
有位读者写信给我.劈头就问:“您说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又讲‘世间本无法,法在我心’,这表示您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聂部长让我讲讲新闻语言问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不好讲。而且我平时学习不够,研究不多,恐怕讲不好。但是聂部长提出的这个课题可是个好题目,是一个做好新闻工作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基础性的问题。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应该和必须从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抓起。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一家新闻单位组织培训班,邀我去谈谈如何宣传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时发表的重要谈话精神。我怕讲不好,犹豫再三,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最终还是去讲了。那天,我从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三个基本特点谈起,提出党的政策宣传除了要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外,还要注意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要在新、深、活上下功夫。讲了以后,反映说讲得有道理。于是,我就把这一内容作为《党的政策宣传漫谈》系列稿的一部分,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全面、精辟、深刻地阐述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又一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这一重要谈话,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聂部长让我讲讲新闻语言问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不好讲。而且我平时学习不够,研究不多,恐怕讲不好。但是聂部长提出的这个课题可是个好题目,是一个做好新闻工作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基础性的问题。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应该和必须从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抓起。  相似文献   

11.
漆菲 《新闻天地》2010,(5):57-60
"在外事工作中遇到变锋的时候,口才好就显得更加重要。意见不同了,观点不一致了,讲话就要求犀利,语速要快。如果外文掌握得不好,人家讲了十句,你三句都讲不出来,气势上就被人家压住了。李部长是越犀利讲得越快,美国人都没他快。"  相似文献   

12.
烈士暮年     
周实 《中国编辑》2003,(5):79-79
不知道是为什么,事情真是怪得很,我只要一想朱正就会想起钟叔河,只要一想钟叔河又很自然地想起朱正。 两个都是湖南人,两个都曾当“右派”,两个都曾坐过牢,两个都会写文章,两个都会搞出版。 人是不好互比的。这点,当然很明白。 文章也不好互比。这点,当然也明白。 可是,不知为什么,总忍不住在心里,将他们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13.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  相似文献   

14.
来信照登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二期发表我写的《写稿谋礼人人憎》一文,文中的主要事实是听一位同行口头讲的,未经核实就发给了你们.现发现与事实有很大出丈,给有关当事人和贵刊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本人感到十分内疚,现特向你们和有关当事人道徽.尤其是文中涉及到的谢、吴二同志,他们平时  相似文献   

15.
要使报纸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关键在于把思想、知识、趣味诸因素统一起来。报纸上一些文章所以枯燥无味,无吸引力,或面目可憎,其原因就在上述诸因素没有统一或统一得不好。讲思想性,就常常板着面孔讲空洞的大道理,甚至张口训人,而不是把读者放在平等的地位,同他娓娓谈心。讲知识性,就满纸生僻的名词术语,晦涩难懂,使人看不下去。讲趣味性,有时又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写一些庸俗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摄影记者对我说:世界上的报社总编辑,都是重文字,轻摄影的;而全世界的读者,却都是喜欢看照片,不喜欢看文字的。他说这是一位外国名人讲的。我当时对他说:外国人讲的就都是对的吗?文字和照片都是报纸不可缺少的左右臂,各有各的特殊功能,不能互相替代。搞好了,都受读者欢迎,哪一样搞得不好,读者照样不喜欢。从报纸的版面上来看,照片占据的篇幅不比文字多,但就重要性来说,正象举重运动员一样,缺少哪个胳臂手也不行,两手花的力量不一样也举不起,举不平。报纸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照片,也是不易显出特色的。后来,听说穆青同志对于文字与照片在报纸上的作用有“腾飞的两翼”的  相似文献   

17.
刘朝晖 《军事记者》2013,(10):33-34
《因为爱着你的爱》,这部片子,前不久刚获得第七届"纪录中国"三等奖。回想起来,我跟这部片子还是很有缘分的,首先这部片子的主角同我是江苏老乡,老俩口是江苏连云港赣榆人,我是江苏淮安人,我们离得还是很近的,他们讲的话,不用打字幕我都能听得懂,另外一个缘分是他们这支部队竟然就组建于我生长的故土———江苏的淮安。再回想起刚剪完这部片子还没有播出时,请友人先一睹为快,友人看着看着脸上竟然还露出了笑容,心中顿时有了一种释然。  相似文献   

18.
我多次说过:“一个教育者,哪怕一辈子只把一个学生培养成杰出的人,那么这位教育者也可以成为教育家。”以前我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莎莉文———一位美国的教育家,正是在她的教育培养下,又聋又哑又盲的海伦·凯勒成为饮誉全球的作家。而现在,我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想着另一个人———周弘。现在就说周弘是“教育家”可能有些夸张,但他是一位教育专家,这是无可置疑的。手中这本《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便足以证明,周弘这样的教育专家的确比一些没有半点实践只有晦涩论著的“教育专家”更名副其实。周弘当然不只是培…  相似文献   

19.
我在四川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幻想当一名数学家,毕业后却阴差阳错走上了新闻岗位。当我作为记者在基层马不停蹄地奔波采访,写出的通讯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时候,组织上又调我去当编辑。整个80年代,我都是在编辑岗位上度过的。我这个人生就一股钻劲,要干就争取干好。开始主编言论专栏《巴蜀小议》,我就组织作者队伍,根据形势和各方面的材料确定出一批又一批题目向他们供应,然后将他们的稿件加工提炼,慢慢地,《巴蜀小议》有了生气,读者不断来信为它叫好。一次,我在同一位作者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个评论素材,便定下《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题目请作者  相似文献   

20.
12年的记者生涯,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新闻职业从来就不是个人谋取利禄的阶梯,也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它是一项书写今天历史、开创美好明天的辉煌事业。 同时,我更加清醒地领悟到,记者这个行当,苦辣酸甜之味都得品尝,美丑善恶之事都得记录,既令人羡慕又充满风险,既欢乐相伴又艰辛相随……苦——新闻好从苦寒来 记者是个苦差事,好懒散,图安逸,受不得辛苦,是当不好记者的。 我曾经在1990年夏天,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赣西北山区的一个老区特困乡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