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关一窍谈     
刘华成 《武当》2007,(1):39-40
“玄关一窍”,是自古以来历代内丹修炼家秘而不宣,而又津津乐道之话题。寻流求源,还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10,(15):20-20
六百余年前,元人严德甫、晏天章汇历代文人棋家智慧精华成《玄玄棋经》,以《道德经》“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名之。  相似文献   

3.
“先天(?)从虚无中来”,确实是丹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深邃理论问题。对这一理论,历代丹家众说纷纭,一般炼家不一定能知其所以然。《中国易经历史进化学原理》讲得很好:“天下一切深奥之理……本皆为简易”。据我研究丹经和三十多年修炼道家内丹术的实践探索,老子《道德经》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倒是点破了“先天(?)从虚无中来”的玄机。为了相互交流,探索争鸣,鄙人从下列三方面浅论。  相似文献   

4.
我知“道”     
方瑛 《武当》2009,(1):46-47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进了70个“道”子,这标志着“道”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和基础,是经文中最最重要的词语。是否理解“道”的真意,成为正确解读《道德经》的关键。但是,当今却有一部分人,对“道”的认识还处于蒙昧之境,根本还没有弄明白《道德经》里“道”字的真实意义,就写出了大量与“道”意向悖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5.
胡鸿章 《武当》2000,(7):45-48
张伯端《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自古以来内丹功多为口授心传,品纯阳《敲爻歌》曰:“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钟离权)是祖宗;附耳低语玄妙旨(口诀),提上蓬莱第一峰(指很快结丹入圣了)”。可见口诀确实存在,只是能记述于文字而留传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现将读《道德经》可资参考的口诀录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书立 《武当》2010,(3):48-48
以肚脐为中心的下腹,有丹田、命门、会阴等重要窍穴,是道家气功修炼的主要区位。其中丹田为人体的中心,是生命力的焦点,为炼精化气之处,所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金丹四百字》)所谓“十二经脉皆自丹田生,散之为四肢百骸也”(《太极祭炼内法》)。命门在两肾之间,肾主水而藏精,为人身元阴之处;命门主火而升发,为人身元阳之处。元阴是先天的真水,元阳为先天的真火,  相似文献   

7.
邱宇翔 《武当》2001,(9):49-49
内丹术最早见载于古籍丹书者,是东汉时期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唐宋以来,养生家称《周易参同契》为“万古丹经王”。自此书后,始出现各种流派的内丹书籍。  相似文献   

8.
谢怀召 《武当》2007,(6):41-43
陈撄宁先生所批评的是何种“阴阳丹法”?陈撄宁先生《读知几子〈悟真篇集注〉随笔》云:“至于《金丹真传》亦不合《悟真篇》本旨。知几子  相似文献   

9.
《周易参同契》(以下简称《参同》),是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人魏伯阳撰写的一部研究养生益寿原理的书,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但是,历代学者皆感其“奥雅难通”,连书名亦难解。因此,笔者特在篇首略释其名:一、定名“参同契”,旨在说明此书的基本特征——参,含“配”的意思;同,寓“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1.
论元神     
林书立 《武当》2010,(7):45-47
元神是道家气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家内丹修炼尤重元神,《金丹四百字序》说:“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元神的内涵呢?本文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怀召 《武当》2006,(7):39-41
人为何可以学仙? 丹道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所谓的“成仙”。而学仙的首务必须知道为什么可以学仙,可以成仙,其理何在。如果连金丹大道的基本原理都无从知晓,那么就无从分辨方法的对错与正邪,导致盲修瞎炼,也容易人云亦云,无所适从;或难以树立信心,将信将疑。所以,大多数丹书开篇首先要阐述成仙之理与性命之要。如《性命圭旨》之《大道说》和《性命说》,《三丰全集》之《大道论》,《黄元吉道门语要》之《探性命之源》等。  相似文献   

13.
胡鸿章 《武当》2000,(5):49-50
《道德经》之训诂释译的著述,历代络绎不绝,至今仍在翻新。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次解评《道德经》的争辩,按王力当时的见解认为,“现在有人说:‘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的,那么他注释的老子就是唯物主义的老子,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的,那么他注释老子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老子’”(《龙虫并雕集》)。《道德经》怎能任意解释呢?诚如明&;#183;憨山释德清所说:“搜诸注释,皆以己意为文,若与其角,则其义愈晦……是以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老子道德经解&;#183;序》)愈注离老子的原意愈远了。  相似文献   

14.
雪僧 《武当》2003,(4):46-48
胡孚琛先生所谓的龙虎丹法三家相见,即乾鼎坤鼎并用,与丹家本人,三家相见者也。也就是胡孚琛先生所谓的《金丹真传》上的工夫。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前人古仙的评述。 陈撄宁先生在《答苏州张道初君十五问》中云:“《金丹真传》,繁琐无当,不如《悟真篇》之简易。后人疏忽,每每混作一谈,虽以知几子之聪明,且不免为其所误,何况余子。《金丹真传》之法,比较《悟真篇》又下一等,绝对不是我们所谓神仙眷属之说,请勿误会。”在《答福州洪太庵君》一文中云:“用乾鼎不合《参  相似文献   

15.
秦杰 《收藏》2007,(7):163-163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大道流行——《道德经》版本(文物)展”5月18日至6月5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展品包括约180种历朝各种版本,注本、现代汉语本,26种外语的约250种外文译本和一些与《道德经》有关的文物。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历代文献所著录的注本约2000种,  相似文献   

16.
于冠英 《武当》2010,(5):50-50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开宗立基的经典著作,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尊为圭臬,奉若“圣经”。同时从“摄生之道”、“养生之道”、“站桩求物”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道德经》,《道德经》对于修身、修心、养生、摄生以及“物”之所状都有着前瞻而又精准的描述,于当世的修性养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烟散人 《武当》2001,(5):13-15
金丹一法乃是修炼诸法中最为精良者,雨武当派在金丹(包括内外二丹、玄门大小丹)方面独步天下。著名气功权威理论家龙门派传人,已故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文献委员会副主任王松龄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气功的史&;#183;理&;#183;法》(华夏出版社)中言:“据道家内部传说,武当一派在丹药方面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此处所说的丹药,不仅仅是治病之丹药.还包括了“地元丹法”之“丹砂点化法”和“天元丹法”中的“服食法”。  相似文献   

18.
杨春 《武当》2006,(10):44-44
经书,通常指讲道说法的书。诸如老子的《道德经》、张三丰的《无根树》及《丹经道藏》、《性命圭旨》等等。道家这些经书就像修炼的“信息历书”,传送着不同时期,不同法门的修炼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向人们揭示历史上的诸多修炼方法与道理。那么,在这些经书中,除了文字所表述的内容与涵意以外,是否还存在着人们五官感知不到的遗留信息呢?  相似文献   

19.
阅读《水浒全传》就像浏览中国武术大辞典,各种兵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而其中的棍棒尤为引人注目。《水浒》开场白就讲:“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这似乎暗示我们,棍棒在唐宋年间是不容轻视的武器。在第2回“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的十八般武艺当中,棍棒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师传为据,以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视角,研究老子及其《道德经》,认为“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乃是老子提出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