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师上课,开场自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相似文献   

3.
献身甘作万矢的 ,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 ,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 ,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 ,海天寥廓立多时。———梁启超梁启超自号“饮冰” ,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他一生“多变” :由改良而倾向革命 ,复又回归改良 ,由拥袁 (世凯 )而后反袁 ,由投段(祺瑞 )而离段。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不惜今日之我与昨天之我斗争”。他的多变 ,常被人指斥“心无定见” ,甚至有人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终其一生来看 ,梁氏实际是始终紧随时代与时俱进的。他一生“多变” ,他的爱国之情 ,新民之志 ,变革之心没变。他以其…  相似文献   

4.
大师上课,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相似文献   

5.
有那么一帮老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讲啥啥出彩,就连上课时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特立独行,见秉性,见风格,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一顿,眼睛看着天花板,悠悠地补充: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谦虚得很,后一句又极自负,这是先抑后扬。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是著名《庄子》研  相似文献   

6.
大师上课,先不说因其水平高、功底深,令人过耳难忘,单就他们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足见秉性、见风格。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他是清末民初名闻遐迩的革命家、思想家与国学大师,人谓有王安石之风。然其童年聪慧过人,婚姻充满乐趣,处事笑话颇多……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  相似文献   

8.
徐静 《学习之友》2010,(2):46-48
2009年11月12日,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故居在广州中山大学修复开放。  相似文献   

9.
国学者,乃一国固有之学。国学之作用,可言极多。对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治学成就进行一番梳理、概括,展现了国学大师的"精博绝伦"之风貌;接着阐述国学中之文学的作用,以此窥见国学之巨大作用;最后陈述国学大师对我们后人发扬国学的启发,以及我们该如何才能发扬国学。  相似文献   

10.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是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的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相似文献   

11.
柏桦 《教师博览》2009,(8):56-57
1933年4月15日,被胡适奉为“西洋治中国学泰斗,成绩最大,影响最广”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中国当代史学巨子陈垣、胡适等人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鲁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在平四月,遍见故国遗老及当代胜流,而少所许可,乃心悦诚服,矢志不移,必以执事(这里执事指陈垣)为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8,(18)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有次开学的第一天,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是著名的《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  相似文献   

13.
黄波 《中学教育》2006,(2):54-55
在传统化被冷落的当下,整个社会都表现出一种焦躁的情绪,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大家都渴望拥有登高一呼应云集的“国学大师”,渴望有这么几位标志性人物引领潮流,使传统化不致沦落。  相似文献   

14.
以钱钟书《宋诗选注》、钱穆《国史大纲》、闻一多《神话与诗》、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这四本普及性的国学名著为例,窥探国学大师们讲述知识的方式,分析他们在内容安排、体例设计、立场选择、语言组织、讲解态度等方面获得的成功,为从事文史专业教学的青年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  相似文献   

16.
1907年,刘师培携母带妻,与同盟会会员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章太炎得知消息后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说:“申叔(刘师培的字)来了,吾道不孤矣!”汪精卫问:“申叔是何人,使你如此欣喜?”章太炎说:“你不知道。此人是真正的绝世之才,国学界的凤凰,  相似文献   

17.
唐兴玲 《大学时代》2006,(11):30-31
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栈道起处信步,目光首先被旁边两棵古松所牵。近之,见一碑:江苏如皋冒鹤亭墓。细观之,是赵朴初先生写的碑文。提到如皋冒氏,就不得不由人想起明末清初著名人物冒辟疆。毛泽东曾说:“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  相似文献   

18.
陈欢 《考试》2012,(12):6-15
2012年9月29日,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与世长辞。我们在扼腕缅怀的同时,更应沿着他的路,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篇摘选了练性乾先生《我读南怀瑾》一书中关于南老少年成长和求学时期的部分内容,让读者能看到南老年少时的经历。同时摘录了南老对教育、读书、学习的看法,以飨读者。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相似文献   

19.
朱光立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55-156,F0003
<现代国学大师学记>的特色是对十二位大师的学术业绩,如治学道路、方法、经验等进行具体的剖析,同时表彰他们的爱国情操,既揭橥了国学之内涵,又砥砺后学传承大师之精神.此书也反映出著者本人自学成才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5,(11):27-28
关于“国学大师”的话题,已有好多人说过了,但我,总觉意犹未尽,还有一点意思想要说一说。[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