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本文在对"囧"语义演变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囧"新义的在线生成及语义整合过程,认为其语义生成机制主要是跨空间映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2.
语言象似性在句法中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主要探讨了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数量象似性原则在句法层面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囧字这个网络热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它的形、义、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动态性解读.诠释了囧字这个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元元 《初中生》2013,(11):42-43
虽然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也有人不买科学家的账,纷纷起诉他们。以下是科学界曾经发生的“囧”事儿。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也是当今语言学的前沿,然而国内对它了解的人却知之甚少,有关这方面的专章也不多,更谈不上大规模的将它运用到汉语的研究中来了。本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主要概念、研究论以及对于汉语研究的启发等内容,旨在希望为汉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从而将汉语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流行语“囧”为例,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层面分析网络语言的文体特征及文体效果,同时对语境根源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范莉 《现代语文》2014,(3):117-120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的重视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给翻译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指导。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句法象似性原则的有效性及其在汉英语序上的不同体现,论证象似性原则在英汉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然 《文教资料》2010,(12):23-24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各种象似性原则,以解释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汉字"走"和"跑"说起,通过它们隐喻意义的对比,探讨其使用的理据性,以说明语言中存在着另一种象似性原则——力度象似性,以此为语言象似性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9.
本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就"和"才"语义和语用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探究"就"和"才"的实词虚化过程并依据时间像似性原则对"就"和"才"的语义和语用偏误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在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从句法的时间顺序象似性,句法的行为感知顺序象似性等方面对句法的顺序象似性进行了探讨,发现句序在很大程度上与时序、动作次序和感知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由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语言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与人类的认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诸多象似的地方。事实上,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句法象似性三种原则的具体研究,来讨论并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以网络为媒介的交际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交际互动方式,网民在其交际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用语.以网络言语交际中的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相关理论和知识,对网络用语进行简要分类,揭示出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认知框架诠释.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流行语不是人们凭空臆造的,其产生与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事物存在一定的象似性,是有理据可循的。现从"象似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包括新型网络语"被XX"结构在内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并据此重新认识网络流行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韦凡荣  何昭红 《广西教育》2013,(23):102-103
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囧现象不断扩散的深层原因,并从正向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有效的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词"囧"字的形义考证,联系"囧"字和一系列"囧"字符号在网络语言中所诠释的意义,进而解读"囧文化"所代表的网络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其”字在《荀子》中共出现659处,它可以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副词、连词和助词等。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和功能呈多样化。同时,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8.
19.
“一点点”和“一点儿”,与一般的量词重叠相比,具有特殊性。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二者的具有三大组合能力,均以与名词搭配为主,但在各类中各有侧重;二者组合能力的差异引起语义的差异,均可形容量少或程度轻,但前者程度更深,且含有“许多”义和“逐一”义;语用上,陈述句中“一点点”主要表现为主观陈述:正陈述1和逆陈述2,“一点儿”侧重于客观陈述;祈使句中前者的语气更为柔和,后者也可在命令句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网络语言研究鲜有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层面去考虑其生成原因。网络语言结构是一种认知心理结构,其生成理据所蕴含人的认知因素要比传统语言更为丰富,最终应按心理现象去描写,从认知角度去研究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