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了“T型人才”与“X型人才”的概念。所谓“T型人才”就是通才与专才的结合。“T”字上面的一条横杠,代表知识面;“T”字下面的一竖,代表知识的深度。“T型人才”就是知识既博又专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两种,经过单一知识教育模式-能力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的变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从重视专才教育向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博采与专攻,通才和专才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学习中应该把两方面统一起来。但是,不同专业的同学应各有侧重。师范生应该有较广博的知识,要努力向“通才”发展。所谓“通才”,是指不仅精通一、二门专业,而且基础扎实、知识广博,既有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4.
通才教育是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主张培养具备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专才教育、通识教育相比较,更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通才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才教育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探索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实践,培养出了一批成绩卓越的人才。我国向苏联学习"专才"教育,满足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处理好"通才"与"专才"教育的关系,在专的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培养既能胜任专业工作,又能自我发展,具有坚实生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目前比较盛行“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提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从实践经验上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各有长短,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容易导致肤浅;从我国现实来说,社会需要的也不全是通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说,宽分类和高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于接受通才教育,窄分类和低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接受专才教育;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这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如果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来衡量“人才”,就成为新课题。古代以通才取胜,近代以专才取胜,而当代则必须是通才基础的专才即“Ⅰ型”人才方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种人才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该怎样成长?是成为“通才”还是成为“专才”?本刊第六期《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其实,“通才”和“专才”之争,不只关乎教师的成长方向,更关乎教师的培养模式。本期我们发表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意在将讨论引向深入。老师们的观点见仁见智,怎样看待“通才教师”、“通才”应该怎样培养、“通才”与“专才”的关系,等等,是这次讨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通才与专才     
如果将人才分类,有人会说:分两类,通才和专才,但究竟什么是专才,什么是通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界限。在现代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计算机、英语、通讯等这类面比较窄,学得比较深、比较精的专业的学生,是将来的专才;对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中开课范围极广的专业,十有八九是未来“七窍通六窍”的通才。  相似文献   

10.
单一的、界限清晰的培养专才的 高等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了,而“通才”才更符合市场需 求。只有具备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与较为宽泛的文化基础知 识、多维度能力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通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在自身专业发展路径上能走得更加 长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提出新的认识与看法,指出: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专才"培养的重要.认为:在现代人才培养中,不仅要"通才"与"专才"兼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重视"专才"的培养,更具有战略意义.并从科学知识发展规律等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论通才与专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才与专才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通与专各有高中低层次之分。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类型、多规格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各种规格、各个层次的通才与专才。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不宜实行通识教育,只宜适当增加通识教育的成份,以培养基础较为扎实的专才为宜。通才教育并不等同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也并不排斥且涵盖有素质教育。因而在通才与专才的培养问题上,要认真研究,有所侧重,准确把握目标,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并根据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实际,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实施"通才+专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着手,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应实施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提出实施"通才+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经济时代紧密相联,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复合型人才模式"和模式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变迁受服务社会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内在矛盾所决定,通才模式--专才模式--复合型模式、模式多元化,是一个自身扬弃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教育模式是一和多的统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和多层次多类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中,有所谓通才与专才的区分,究其实质,便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比较广博还是比较专精。其表现在教育实践中,便是求学授教的广博与专精问题。对通才与专才,对教育中的广博与专精问题作一番历史性考察,将对我们正确制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可能有所助益。  一、时代背景决定着教育对博与专的不同选择  中国历代对于博与专的不同认识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变化而消长的。先秦时期是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其时诸侯争霸,群雄竞起,思想学术上流派众多,见解各异。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信息知识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在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都应当基于"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这种教学是以通才教师为基础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通才学生.所谓"教师通才"是指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和理念前沿化,"学生通才"是指理论专业性、知识创新性和智能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校教育模式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经济时代紧密相联,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复合型人才模式”和模式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变迁受服务社会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内在矛盾所决定,通才模式——专才模式——复合型模式、模式多元化,是一个自身扬弃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教育模式是一和多的统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和多层次多类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通才与专才     
通才,是指既有一种专业,又有广博的学识,基础扎实、思想活跃的人才;专才,是指精通某一种专业的人才。通才与专才,是人才中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亚理斯多德、达·芬奇、罗蒙诺索夫、张衡、沈括、郭沫若等,都可以说是“通才”;而华罗庚、李白、杜甫、怀素、陈景润等,则可以说是专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目前学科分类已达两千种以上。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世界各国都很重  相似文献   

19.
■“实才实德之士”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通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提出的“精英教育”,要培养一批“上下精粗皆尽力求全”的通才;另一类是专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注重掌握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是“终身止精一艺”的专门人才。■颜元的“习行”教学法,强调实践、亲身体验,注重联系实际,突破了程朱理学对传统教育的束缚,一改当时注重静坐空想、格物穷理的学风,开创了一股联系社会实际、注重社会实践的清新之风。■颜元所设置的“实学”教育内容,一改当时陈腐的理学教育内容,扩大了传统的六艺教育内容的范围,纳入很多新的学科,不仅有自然科学知识,更有军事知识,而且分六大学堂教学,显现了现代课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许多年以前,有人提出了高等学校应该培养“通才”或“专才”的问题。二者的界说和分野未必明确。但一般来说,“通才”指除了掌握本学科或专业主要课程之外,还具有较宽知识面的人才;而“专才”则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某专业的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上述问题长期没得到真正解决。虽然在不同时期的实践中,出现了某一方面的倾向,或者在不同的院系中,采取了各行其是的做法。这个问题可能在许多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经济学中,由于学科包含的面广,而这些面又和社会上某些实务经济机构的关系十分密切,这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