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和人民法制意识的提高,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出来,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该文以陈亦明案为切入点阐释了公众人物的概念以及公众人物名誉权的特殊性,阐述了公众人物名誉权与舆论监督的冲突以及解决这一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过程中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经常遇到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公众人物的含义和类别入手,说明了公众人物隐私权所具有的公共性质及其与公众知情权间的冲突关系;探讨了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同一般公民的隐私权区分开来加以合理限制的几个原则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并未规定隐私权,也没有公众人物的概念,更没有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专门规定。通过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分类研究,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分类限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杨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147-148
随着现代新闻报道业的发展,因公众人物隐私权被侵犯而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这就为公众人物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空间。但在我国,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至今仍然无明确统一的法律。笔者试图从我国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的一些简单构想。  相似文献   

5.
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限制,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但是对不同公众人物隐私的限制方法是不同的。本文从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建立日常行为公开制度和建立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限制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公众人物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起源于美国,其对隐私权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美国的西迪斯诉出版公司案是一个关于公开公众人物隐私的典型案例。权利限制理论是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行使界限,在认定时应进行个案判断,并对隐私权的限制进行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7.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公众人物隐私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它难免会与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权产生冲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的合理兴趣,必须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而此种限制必须遵守正当性的基本原则.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并不等于剥夺公众人物隐私权,其限制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关怀和捍卫公众人物隐私权权利.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本从分析新闻传播自由和知情权出发,探讨了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的内容和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并建议正在草拟的《民法典》写进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公众人物人身权利的限制及保护无论在学术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侵犯肖像权案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公众人物人身权利限制与保护问题的关注。面对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用同一种标准对其人身权利进行限制和保护显然是不适当的。准确地界定公众人物,以分层次的原则实施对公众人物人身权利的限制和保护,对于在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人身权之间取得平衡,对于新闻媒体规范自身的报道行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死者名誉之侵犯属于对其名誉权侵犯抑或对其名誉利益之侵犯,虽存争议,但立足权益保护角度,应该承认死者之名誉权并允许特定主体对侵犯死者名誉权者提起侵权之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以全面保护死者之名誉权,但同时要铪予必要的限制,以求与其他权益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具有代表性国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现状,总结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现状,分析了我国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调整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隐私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标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性的权利,它需要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立法又必须顾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对商标权的过度保护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故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寻求二者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日益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网络名誉侵权现象开始出现。与传统名誉侵权相比,它具有很多新的特点,本文在结合传统名誉侵权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认定网络名誉侵权的民事责任,以及这种民事责任的适用方式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公众人物隐私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它难免会与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权产生冲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的合理兴趣,必须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特别是针对公众人物的"不道德隐私".比如"艳照门"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公众人物的不道德隐私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此种隐私权应该受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这是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也符合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还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也是国外实践经验的借鉴。在具体设置民事公诉制度时,应当明确民事公诉案件的范围、条件、检察机关的地位和提起的方式,理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死者名誉利益保护与商业化利用的冲突。在死者名誉权保护方面,立法应将死者名誉权规定为名誉权的特殊类型,以明确死者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同时完善关于死者名誉权保护的诉讼主体、期限的设定是完善我国死者名誉权的保护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关起诉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公民和法人侵害名誉权的案件越来越多,了解和熟悉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对于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新闻官司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权利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历来是西方政治传统中的一大核心主题,其中主要有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迥异甚至相互竞争的基本范式。哈贝马斯力图借助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伦理学等理论证成一种作为公权与私权之统一的公民权理论,从而实现对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超越与整合。对此,他着重阐释了人权与人民主权的互明关系、法律与道德同源互补,并将公民权体系的构建回归公共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哈氏“公民权政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