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东剧变一度使这一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各国共产党组织一度受到严重破坏,但一些坚定的共产党人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斗争。他们不但实现了组织上的重建,而且积极参与国内政治活动,扩大了自身的影响。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对本国右翼政党的自由主义政策,主张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复兴共产主义运动,重新审视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持谴责否定态度,根据新的斗争形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为复兴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坚持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具备了成熟的主客观条件,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它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否定和攻击十月革命道路必定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危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也要遵循此规律,而苏联时期的“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毫无疑问在其发展过程中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个根本规律。因此,其失败和垮台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苏东剧变后,在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其中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探讨特别引入注目。本文概括了国外学者在探讨“市场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作者提出,所有这些突破包含着真知灼见,有些观点即使目前不能完全赞同,但也可以从反面、侧面启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切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的源和流,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源”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大厦,就竖立在唯物史观这个基础之上。唯物史观自诞生以来,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等等)提供了基础和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然苏东剧变后,学术界有人对唯物史观持怀疑态度,为此,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唯物史观与21世纪社会科学”研讨会,探讨唯物史观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发展和命运问题。本组笔谈章是从与会专家学提交的研讨论中取的,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价值,目的是引起更多的学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因苏东剧变走向衰落,又因中国、越南等以改革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而勃发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社会分化、变迁的新情况下,为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从历史上看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决非“历史的误会” ;从现实情况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决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大失败 ,而只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的实践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 ;展望未来 ,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光明。“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20世纪后期澳大利亚学者对21世纪初国际和澳大利亚本国基础教育发展前景的两次预测,分析和探讨了21世纪初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可能发展前景以及对中国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1世纪初以法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欧洲共产党之"新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详细诠释了"欧洲共产主义"与"新共产主义"之间的理论联系性和差异,并对欧洲共产党理论战略调整的积极意义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旨在使读者对目前欧洲共产党的理论政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对展望21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伟大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世界近现当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根基和缘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理性地、科学地审视、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探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机理、规律,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支撑,是21世纪初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叶,世界工人运动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多国实践,无产阶级政党在欧、亚、拉美等多个国家执掌政权,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20世纪来发生了苏东剧变,一些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一个深刻的原因就是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其执政地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中解放出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突破贫困陷阱以实现工业化,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赶超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再次实现了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外来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并且仍存在着一些争议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应用网络词典的形式建立动态而宽泛的外来词词库,尽快从内涵和外延方面确定外来词的定义,解决外来词使用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当我们回眸20世纪外国文学时,必须正视“战争与20世纪外国文学”这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战争使人的处境变得越来越难以理喻,人们在精神上普遍感到迷惘、痛苦、悲观。人的心理变得更加复杂。20世纪西方社会的种种困惑人心的问题以完全不同于19世纪传统作家的方式进入了文学。茨威格像20世纪其他许多作家一样,在其作品中很少像传统文学那样直接再现战争场面.主要是表现战争对人心理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程陵 《当代电大》2004,(7):60-64
1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 190 1年 ,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 ,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1911年 4月在德国柏林第 2 2届画展的前言中 ,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 ,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轻画家 (其中包括毕加索 )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 ,表现主义一词则在 1911年 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 ,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新学的兴起和大量外来语输入,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梁启超、革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评价,虽在理论上也各有偏颇,但又在语言文字上实现了与中国文化的贯通。各派社会主张的相互辉映,反映出中国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程陵 《当代电大》2002,(7):77-81
1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 190 1年 ,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 ,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 1911年 4月在德国柏林第 2 2届画展的前言中 ,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 ,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青画家 (其中包括毕加索 )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 ,表现主义一词则在 1911年 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 ,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