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这琢磨的结果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走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工作这么几年,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正视孩子”。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  相似文献   

2.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这琢磨的结果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有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工作几年来,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其实只要能“正视孩子”,也许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聊聊我的一些体会。首先,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她)。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是教师一直都在琢磨的问题。工作几年来,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只要能“正视孩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我认为应做到下面三点。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需要教师彻底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4.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这琢磨的结果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有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相似文献   

5.
当上“孩子王”,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由得常想起自己的童年。十几年前的孩子是不敢跟今天这一代“小太阳”相比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没有?可家庭和幼儿园,还在不断创造着更美好的一切……不过和孩子们相处久了,我总觉得他们身上还缺少一点什么。我们当年的孩子,似乎更可以骄傲些。究竟是什么呢?我终于在一次教跳绳时找到了答案:自由。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那时候,哪用得着老师教呢。只要随便捡几根包装绳、带子,到孩子圈里去混上几  相似文献   

6.
我一遍遍地读着案例“朱老师骗人” ,细细琢磨。可以肯定 ,朱老师并不想骗人 ,而是想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孩子们课始自发表现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 ,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学习的投入 ,这份情感的体验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动力。可孩子偏偏产生一种受骗的感觉 ,这又是为什么 ?仔细想想也是 ,既然老师都知道 ,哪还需要孩子的转告 !孩子课始的这份学习热情不就付诸东流了 ?孩子看不到学习的意义 ,自然会产生情绪。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 ,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学习的情感体验。这种个体经验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老师也排队     
每次喝水时总有人来“告状”:“老师,某某插队。”“老师,某某挤我。”尽管我多次教育孩子们要遵守秩序,可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我行我素。今天体育活动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接水喝,秩序可想而知。我也端起杯子径直往水桶走去。蓦地,我停下了脚步:我要求孩子们排队,自己却随到随喝,这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呢?于是,我走到队伍最后排起了队。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快看快看,老师也排队了。”“我们快快排好队。”顿时,队伍变得井然有序。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师的身份享用某些“特权”,在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的同时却忘了要求自…  相似文献   

8.
教会孩子敬老爱老,就是要让他们明白爱不能光索取而不付出。“来,奶奶帮你背书包!”校门口,一个又大又壮实的六年级男孩刚跑出来,满脸皱纹的奶奶就迫不及待地夺过他身上的书包,提在自己手上,颤颤巍巍地往家里走去。男孩的脸上没有愧疚,也没有一丝歉意,也许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难道我们的孩子真的是不懂得爱自己的爷爷奶奶?还是做老人的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我常常望着这样的情景陷入沉思:也许,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尊重、孝敬老人了。一天,我在谈话课上给孩子们出示了两张照片:一张年轻、美丽、动人;一张白发苍苍,满…  相似文献   

9.
冬雨     
冬来了,冬雨夹在刺骨的寒风中,似乎在高喊:“来吧,我要让你们尝尝严寒的滋味,我要让一切都冻僵。”但是,如果你能仔细倾听一下,你又会听见一个沉闷的声音:“我的孩子们,坚持住!你们要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出现彩虹?不经历挫折,怎能获得成功?”冬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初二年级@汤奇能  相似文献   

10.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园教育的宗旨以及对孩子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与关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孩子的一切。”为当代孩子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孩子准备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人类、环境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习就要结束了,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群调皮捣蛋却又活泼可爱的孩子了,心中顿生难舍难分之情。整整一个下午,孩子们都在说着“新老师要走了”的消息,有的孩子还特意跑来问我们,想证实一下。而我们的眼睛也一刻儿没离开孩子们,想多看一眼,记住每一个孩子的笑靥。班主任刘老师似乎读懂了我们的心声,在我们即将离别幼儿园时,让孩子们围坐起来,说:“孩子们,杨老师和肖老师这些天来,和我们大家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明天她们就要回学校了,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两位老师说?”刘老师话音刚落,活动室立即像炸开了锅似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说起来:“祝老师天天快乐!”“祝老师永远幸福!”“祝老师永  相似文献   

12.
偶然发现一天早餐后,我准备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活动,孩子们却趣味盎然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对我的指令似乎“听而不闻”。怎么办呢?无奈之下,我想起孩子们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大声念起了“开火车”游戏的儿歌。“小朋友,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果然,孩子们听到儿歌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根据我所在的幼儿园经常对外“开放”(公开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常识,发展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并使孩子从实践中懂得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一、教幼儿礼貌迎客每次“客人老师”来园前,我一般都先告诉孩子,并和大家一起讨论,应该作些什么准备。这样,孩子们都有了接待客人的积极性,他们与老师一起搬客人坐的椅子,把玩具橱整理安放有序等。我还常常提醒孩子们早晨见了“客人老师”可别忘记招呼。现在,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这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了。我回想着一年来的教学,不仅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也在孩子们身上读懂、学会了很多。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学会了倾听。记得初踏工作岗位时,我把老师与幼儿的交往局限于课堂、游戏中,上课时,我总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孩子们的一切动作都在我眼里,所以孩子们中间发生了什么情况,在孩子来我这儿告状之前,我就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了。孩子告完状,我总要说:“老师知道了。”直到有一次,角色互换了,我才领悟到我的不恰当。有一节课,导入部分是猜谜,谜语还没有说完,一位小朋友就得意洋洋地说:’我早就知道。”虽然他表现…  相似文献   

16.
刘晓 《山东教育》2003,(18):44-44
一、多与同伴交往在孩子的交往中,争执、打架是常有的事,孩子正是从中逐渐发展起自己的品格,懂得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同情,获得爱心。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游戏约会”,每天给他们几个小时的时间交往。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如何约定时间?如何与对方小朋友的父母打招呼?何时该离开?这都是交往的基本常识,家长要适时教给孩子。我的孩子经常与同楼的小伙伴做游戏,有时在幼儿园中他们会约好:“今天晚上到我家来玩吧。”但随着同楼小伙伴“学业”的加大,这种约会就不能自由订立了,我就让孩子把小伙伴…  相似文献   

17.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18.
鱼水乐     
要让小班孩子敢于通过绘画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想法,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画的线条有意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先引导他们画波形线。我用情境游戏的方式来引出这次绘画活动。我手里拿着一些事先剪好的小鱼,对孩子们说:“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我要找我快乐的家。哪里是我快乐的家呢?”孩子们都说水里、河里。我请孩子们在纸上给小鱼画些水,当做它们的家。有的孩子拿起了笔,有的孩子似乎还有顾虑。于是,我在孩子们中间扮做小鱼游来游去,并不停地启发他们。发现有  相似文献   

19.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幼儿园里的中班和大班都要布置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看板,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家长进行宣传。我需要一些关于英雄的图片或文字,于是我在班上问了一下:“小朋友们,谁家里有英雄的图片?”许多孩子听了我的问题,马上皱起了眉头,满脸的迷惘。还有的孩子问:“老师,英雄是什么啊?”孩子的问题着实让我愣了一下,仔细一想,这个问题似乎是超越了孩子们的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沐浴课改春风的今天,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习呢?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的孩子们有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当今的孩子,希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尊重。在调查中,有31.2%的学生希望课堂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来独立学习,有56.4%的学生希望在老师指导下自学。“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已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心声。例如,某教师教《一件运动衫》,教师让孩子读了题目后,说说想知道什么,孩子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提了六个颇有价值的问题:课文会写什么事?这件运动衫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课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