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命题。在中国。启发式教学源于古代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时,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  相似文献   

2.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学记》中又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些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国外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诱发,例如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教学上运用的“产婆术”等.  相似文献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我国的教育先贤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概括。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法的精华部分,理应加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源于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得到继承,更被推陈出新,得到拓展和升华,赋予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语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于启法式教学的表述。其中的教学思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们必须很好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以振兴我们的教育事业。本文仅就孔子教学思想中的几个原则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略陈管见。一、启发式原则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而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更为悠久。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有据可考的首创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氛《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的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掌握…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教 学方法,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推崇。我国春秋末年的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导他的门徒时,曾经采用一种叫做“产婆术”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做“助产婆”,是为别人接生,不是替别人生孩子,引导学生学习要靠自己。毛泽东同志更是一惯主张实行启发式教学,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十大教授法”,特别强调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当认真理解和借鉴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古老而又富有时代特征的命题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诸多教育家对启发式教学就颇有研究。从先秦教育家的著作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察到启发式的成功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论述,就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提出来的。在《学记》这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完备的以教学论为主的教育论著中,包容了丰富多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许多理论至今仍然行之有效。例如:“善问者如攻…  相似文献   

10.
侯林 《现代教育》2011,(4):56-56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宝库,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此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已是广为人知的教学法,它由来已久,最早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不主张越俎代庖,他认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教师只须做一点提示性、诱导性、点拨性的工作,让学生最终自求其通、自求其能。二千多年来,许多教育家对孔夫子这一教育思想作出了不同的阐释,也各自加进去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构建起不同特色的启发式教学。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教育家们又赋于启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启发式启发式在我国源于孔子,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方式并不是当代才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就是建构主义教育实践模式的典范。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孔子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愤悱﹄情境的创设长春师范学院李春超启发式教学的最早倡导者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未解决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就是“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处于欲言而不能表...  相似文献   

15.
实施启发式教学 引导主动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发表了关于启发式教育的重要讲话。温总理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除了须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改革外,还要做三件具体的事情:第一件事是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提到启发式教育,人们常常引用孔子的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何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东汉郑玄的解释是:“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重点是笔者加的,下同) 宋儒也有人认为:“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发,则沛然矣。”他们都强调一个“待”字。  相似文献   

17.
<正>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和治学方法直到今天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认为是苏格拉底首创,事实上,孔子才是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之父。其启发式理念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首先,孔子强调必须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启发式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悱"的心理状态,然后才予以开导、指点,这就是"启发"。总之,启发式教学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各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开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光彩夺目,为广大教师所推崇。一般来说,启发式教学不应属于教学规律,也不限于教学原则或者教学方法,更不应看作是一种教学形式,而应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所以,在当前研究启发式教学应该着重理解它的实质和依据。下面围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安徽宋德如李敬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①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宝库。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对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