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述者:周巍峙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5年9月17日 地点:北京朝内大街203号 [口述者简介]周巍峙,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主席,曾任文化部代部长、党组书记,代表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相似文献   

2.
口述者:周巍峙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5年9月17日   地点:北京朝内大街203号   [口述者简介]周巍峙,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主席,曾任文化部代部长、党组书记,代表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  相似文献   

3.
口述者:金玲陈虹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2003年11月23日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萨家湾41号楼3-1203 口述者简介:金玲,1918年生,江西九江人.陈白尘夫人.原《人民文学》编辑,退休干部.陈虹,1948年生,江苏淮阴人.陈白尘长女.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著出版有陈白尘纪传--《自有岁寒心》和《舞台与讲台》等.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在众多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纪念作品中,崔永元的《我的抗战》异军突起,产生了极大影响.该系列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影像史学的表现形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语境下口述历史成果的营销和传播之路,赢得了时代与社会的认可.其鲜明的口述历史特色不仅体现在该片由口述史料作为核心与支撑,结构、布局以口述者个人在抗战中的生命故事为中心,更体现在整个片子所弘扬的精神以高度认同时代大背景中的口述者个人价值为圭臬.不过,在如何实现口述者与访谈者双向度的历史叙述模式,如何超越情感认同,通过口述历史实现求真、求解的理性追求等方面,《我的抗战》也存在着一些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2):94-94
2021年1月10日,e线图情2020年度10大图情要闻与10大国际动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高校图书馆工作》编辑部、e线图情(http://www.chinalibs.net,http://www.chinalibs.cn)与《图书与情报》编辑部共同评选出了e线图情2020年度最有影响的10大图情要闻。1.国内首部图书馆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引发关注。2020年1月2日,由国家图书馆摄制的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北京首映式。106分钟的纪录片,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这是国内第一部记录和展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口述史纪录片。9月21日,国家图书馆策划并举办了“纪录片与口述史的文献价值--《口述国图》研讨会”。12月16日,国家图书馆因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荣获由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颁发的2020年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  相似文献   

6.
历史不仅有宏大的叙事,也有私人的话语,两者交相辉映,这大概就是学者口述自传的魅力了。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口述传记"丛书,《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带翅膀的摄影机:侯波、徐肖兵口述回忆录》,这套丛书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试图以他们的口述经历提供一个反映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口述者:胡海珠采访人:李城外时间:1998年12月14日地点:北京电影制片厂生活区9-1-101口述者简介:胡海珠,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侯金镜夫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主任,著有话剧《妯娌俩》、《夫妻团员》,短篇小说《朝着太阳出来的那  相似文献   

8.
口述者:胡海珠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8年12月14日 地点:北京电影制片厂生活区9—1—101 口述者简介:胡海珠,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侯金镜夫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主任,著有话剧《妯娌俩》、《夫妻团员》,短篇小说《朝着太阳出来的那边走》、《光荣》等。  相似文献   

9.
口述者:臧克家、郑曼采访人:李城外时间:1995年地点:北京赵堂子胡同[口述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著名诗人,曾任《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有《臧克家全集》,代表作有《有的人》、《忆向阳》等。郑曼,藏克家先生的夫人。臧:我对咸宁,对向阳湖是很有感情的。你们那里有桂花,有灵芝……李:咸宁不仅是桂花之乡,还是茶叶之乡、楠竹之乡哩!我们地区的干部群众对文革中期下放到向阳湖劳动锻炼的文化人十分尊重,想宣传一下,以便今后加强联系,也希望这批京城名流关注咸宁,这对促进鄂南经济发展和文化兴旺,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口述者:周汝昌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6年5月13日 地点:北京东城红庙北里3号楼5-202 口述者简介:周汝昌,1918年生,天津人.著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兼顾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新传>等.  相似文献   

11.
口述者:吕济民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6年5月4日 地点:北京安贞里二区14楼 口述者简介:吕济民(1928.11-),安徽省潜山县人.历任文化部群史局局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主席及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刘世树 《中国记者》2015,(2):104-105
由于工作的缘故,近些年来,我相继认识和接触了一些在不同领域颇有成就者,其中就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白润生教授。白教授196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工人日报》当过编辑,1979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他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出版的教材、专著、工具书就有14部,代表作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等,先  相似文献   

13.
口述者:谢冰岩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5年5月7日 地点:北京朝内大街203号 口述者简介:谢冰岩(1909--2006),江苏淮安人,曾任新华社秘书长、新闻出版总署司长、文化部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主编,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2001年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  相似文献   

14.
王斐斐 《新闻世界》2014,(7):384-385
鉴于张学良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传奇经历,其口述历史备受关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是一个体系,对研究张学良的生平和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分析《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口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张对西安事变等历史内幕的回避,探讨口述历史中口述者回避部分关键话题的困局,分析口述者回避的原因,归类回避的话题,并从采访者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档案学学者马特·马里恩以教科书式的方式呈现了口述历史工作从访谈、到数据储存、再到用户获取的全过程,从档案编目理论的角度对口述历史编目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口述历史编目手册》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对我国的口述历史编目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就图书馆的实践层面来看,来自社会媒体、编目外包、“问题意识”缺乏等带来的多重压力下,该手册的本土化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2017,(13):2-3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定价:150.00元一部集通俗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中共通史,获评2016年中国好书。《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王新生著定价:56.00元走进尘封峥嵘岁月,感受长征英雄壮举,获评2016年中国好书。《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沈安娜口述李忠效华克放整理定价:46.00元无名英雄讲述传奇故事,人生经历传递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17.
口述者:卢永福采访人:李城外时间:1996年4月30日地点:北京东中街42号口述者简介:卢永福(1922-),陕西西安人。中国作协会员。历任中学教师,中央军委办公厅苏联军事译文校订员,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组长、主任,编审。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译协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译著长诗《蕾莉与马杰农》([波斯]内扎米著),散文诗《大地神》(纪伯伦著)、《新散文诗》(屠格涅夫著),合译《马雅可夫斯基诗选》、《普希金诗选》,长篇散文诗《人子耶稣》(纪伯伦著),主编《普希金文集》(7卷),编辑《马雅可夫斯基选集》等。获1999年俄罗斯政府颁发的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纪念章。  相似文献   

18.
蒋蕾 《新闻实践》2012,(11):75-77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引入“口述历史”的新闻访谈方式,形成“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口述历史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他在《电影传奇》中采用了许多见证人的独白。近年来,他又进行了《我的抗战》口述历史记录。8年时间里。崔永元采访了3500人,留下200万分钟的影像、300万张老照片.受访者平均年龄80岁。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由曹景行主持的《口述历史》栏目,强调“抢救记忆。反省历史”。同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事》栏目。一直至今,“口述历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新闻传媒出现许多打上“口述历史”标签的作品,许多媒体记者也投身于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元旦,一档以当事人述说历史为定位的栏目——《口述历史》在凤凰卫视开播。在此前后,"口述历史"在中国电视上悄悄升温,陆续出现了《往事》、《大家》等以"口述"为主的纪实性栏目。与电视相比,"口述历史"在广播界却遭到了"冷遇",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者也。"而往事得以流传后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文字记录的传播、实物的遗存、口耳相传。由此,这三方面的史料分别被称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访问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人,录下他们的谈话从而获得的某一特定问题的口述凭证,也称口碑资料"[1]。司马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