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整、旅游品牌感知性较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生存环境出现破碎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在“非遗”视角下对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规整、汇聚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育、民众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旅游活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泰山石敢当”是何意》(《语文知识》1997年12期)一文引杨羽仪的《太阳·神和人……》中“村夫石敢当为民除害驱逐妖孽而被敬为泰山神”之语,以此断言石敢当为一“村夫”,这实乃大错特错也,石敢当并非姓石的村夫,而是龙的第五个儿子。相传野龙生有九子,形态各异:第一个儿子叫贪婪,它的四足踏的一是兵书、一是宝剑、一是金元宝、一是珍珠。后来衙门的堂门上都画有贪婪,官员参拜均在此画下,  相似文献   

3.
儿时在一个大姓祠堂对面的照壁上见过“泰山石敢当”的石刻,后读柯焕德先生写的《戏公差》(暨南大学出版社的《趣味语文故事续集》)又有“徐文长正焦急,只见前面弄底竖着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石碑。”自知竖刻这样石碑的习俗别处亦有,但查遍可以查的字典词书  相似文献   

4.
石敢当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侧面。该文通过对潮汕地区现存石敢当的调查,发现潮汕地区作为石敢当信仰的典型区域,其种类多样,尺寸及置立时间亦与文献记载有别,而且从石敢当的规格、凿制、仪式等角度考察都有其特殊性。同时,它与符箓信仰、风水观念及泰山信仰之间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泰山石敢当"文化作为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风俗文化,承载了中华儿女对"平安吉祥福康"的共同期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对"泰山石敢当"文化进行外宣英译,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的继承和传播,这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外宣英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多数采用蚩尤属东夷集群的新说,本文认为应依旧籍定为南苗集群的大酋长.“蚩尤”()从“虫”.应是南方蛀虫崇拜的体现。最重要的民族学证据是.苗人尊祀耳尤血肉、桎梏所化的“枫”.蚩尤为黄帝“牛鼓”所败,是因为南方民族以铜鼓为神器,为敌人所俘获就可能灭族,何况牛或“雷兽”还是蚩尤的一种化身(蚩尤可能曾被祀为南方的雷神)。这是初民采用所谓“同性相克”或“以毒攻毒”的厌胜巫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最新召开的第二十三届会议上,中国的武夷山和大足石刻被批准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内地已有二十三处“世界遗产”。这二十三处“世界遗产”分布在全国十八八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北京市拥有五处,居全国之冠.四川、山东两省分别以三处、两处紧随其后,其余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中,有文化遗产十上八处,自然遗产三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四处。具体情况如下:一九八七年:泰山“文化和自然遗产”、长城“文化遗产”、明清故宫“文化遗产”、莫高窟“文…  相似文献   

8.
《九歌·云中君》有“冀州”、“云中”,这是索解“云中君”身分的关键。神话传说蚩尤与黄帝大战于冀州,失败后被肢解而死,其地缘此而名“解”(解州),故蚩尤缘此名为“解神”(肢解之神)。《易》之《解》卦下坎、上震,为“雷雨”之象,巫歌用隐语暗示蚩尤之“解神”身分,故蚩尤就是“雷雨”神,雷、雨俱为云中之物,故蚩尤又是“云中”神,也就是“云中君”。蚩尤死后被奉为战神,故歌辞多处暗示“蚩尤旗”:作为星宿的“蚩尤旗”“与日月兮齐光”;“蚩尤旗”变动不居,有时如“雄鸡”,故辞云“华采衣”;旌旗舒卷,飘扬,故辞云“连蜷”、“犬犬犬远举”  相似文献   

9.
泰山刻石安国藏百六十五字本准秦文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泰山对石小篆,最佳拓本是明安国藏本.存字百六十五。其文字内容与《史记》所载秦泰山刻石颂词及二世诏书摊校,有十余处似异而实同,其小篆构成百余字与可捡秦文相对照,基本吻合。所以得出结论:安国藏本的小篆与秦文相符,是秦文字或准秦文字。  相似文献   

10.
蚩尤作为苗族人民的先祖,与上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并列,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这是至今全国各地苗族(包括部分汉族)乃至国外苗人,专家学者们所公认了的。为了使蚩尤的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并尽快恢复其历史面目,本文将从黔西北苗族民间文化方面提供点滴资料以佐证有关专家学者们的论定。 一、黔西北苗族民间文化中的蚩尤 1、姓氏中的蚩尤 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而蚩尤则没有说明其姓。在黔西北苗族中,“蚩”字是苗姓之一。他称“小花”的苗族有“九支十二姓”之说。传说蚩尤  相似文献   

11.
泰山岩石,造型奇特;石画之韵,精美绝伦;赏石养性,赏石陶情;普通的泰山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赏石文化。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因泰山石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大放异彩,人们无不以在室内或案头放置一块泰山奇石为得意之举。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在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石文化在泰山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源远流长。泰山石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两类,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泰山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优劣并存。针对目前泰山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价值最大化的问题,重点以泰山石文化旅游资源为例,试探性的应用价值工程去解决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从战略的层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打开泰山旅游新篇章,促进泰山石文化专项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个教书先生,常读白字,已多次被人辞退。后来,他又找到一个东家。东家提出:教书一年,给谷三石和伙食钱四千;但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如果教几个白字,罚钱二千。先生听了暗暗叫苦,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到任后不久,他与东家在街上散步,将街边石碑上的“泰山石敢当”误读为“秦川右取当”,东家马上说:“你读错了,姑且罚谷一石!”一年的薪金已去了一截。回到书房教学生读《论语》时,把“曾子曰”读成“曹子日”,把“卿大夫”读为“乡大夫”,东家马上进来说:“又是两个白字,罚谷二石,只剩下四千钱!”有一天,他又将“季康子”读为“李麻子”,将…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末发现大汶口文化以来,“大汶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专家学者注意.大汶口文化分早中晚三期,社会已由母系氏族社会完成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并“发展到青铜时代的早期,跨入文明的门槛”.在此变化莫测的时期,人们对女神崇拜的宗教意识,由萌芽转至成熟,最终产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海岱地区,曾发现过中国史前时代女神崇拜的遗存.在前人所编写的泰山志书中,曾多处见到泰山地区有圈石的记载.有的说在岱顶的后石坞磨山附近有“五女圈石”,“相传夜有呼号相力之声,话朝见石垒成圈,疑是五仙女为之”.这当然是荒诞无稽之谈,不过泰山有石圈分布,应该说是可靠的.有记载称在岱阴西部有“羊拦坡石”.《述记》说:“在笔架山北,<岱史>谓‘仙人牧地’,巨石环列,秀丽异他处”.很明显,这种石圈是远古时的一处文化遗存.无独有偶,东北西辽河流域,考古发掘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泰山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是客观存在的 ,泰山学是人为形成的 ,泰山不就是泰山学 ,“泰山研究”也不能取代“泰山学研究”。既然存在一个博大雄伟的泰山 ,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这个“道理” ,就是其“存在”的内在真实逻辑关系 ,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数代学人的努力 ,不断对其“揭秘” ,逐渐形成一种系统化了的认识 ,运用学术话语、概念、原理体系将其外化出来 ,就形成了一门关于泰山的学问———泰山学。泰山学有若干分支 ,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渗透、以人文科学为主 ,但又关照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为营造泰山学 ,国内外学人必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但也值得  相似文献   

16.
一、古代对方位的称谓 1.在地理位置上,古人以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中的“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南面。“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中的“汉之阴”,指汉水的南岸。 在地理位置上,古人还以左为东,以右为西。“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江左”,指江东。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长江流到九江后,折向西北。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长江下游今江苏省南部一带被称为江东或江左,长江下游今安徽省中部地区,被称为“江西”或“江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5日,五岳之首的泰山阳光灿烂。年近半百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政协委员、女企业家刘凤珍用颤抖的手剪开一块红彩绸。红绸飘落,一座高4米、以大理石为基座的时钟呈现在人们面前,周围顿时掌声一片…… 这座屹立于泰山东麓的时钟被命名为“泰山千年和平钟”,是刘凤珍为迎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介了蚩尤在古代文献中的形象、历史上对蚩尤的争论,回顾了蚩尤在当代被列为与炎帝、黄帝并列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过程。指出一些地方为使当地更快发展,在开发、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兴起争中华民族“先祖户口”这一不利于学术研究的风气。一些在位官员和当地学者苦心寻找“证据”,请些社会文化学者.开研讨会、高层论坛,认定当地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这种超出学术研究范围的活动大有发展趋势,以致同一位先祖的发源地竞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故提出中华民族传说祖先只能以“先祖文化”来弘扬,倡导“先祖大家祭”的开发思路和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蚩尤的族属 蚩尤与苗族的关系,始见于《尚书·吕刑》、《吕刑》篇是西周穆王关于刑律的诰词。从《吕刑》可知:周穆王制定的刑律是华夏族刑律的继承和发展;华夏族的刑律产生于帝尧时代,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苗民刑律,尧因不满苗民刑律才命“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即命伯夷颁布法典,审理案件按刑律办事。 而苗民刑律又是怎样产生的?周穆王说:“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好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蚩尤“作乱”当然是指蚩尤与黄帝的战争。但是“延及平民”所出现的情况却不是战争,而是社会秩序的混乱,发生盗贼、诈骗等情况。“延及”应作“廷续”讲,是指影响到战后的蚩尤部族——九黎。在蚩尤战败被杀死后,九黎一时没有了领袖,平民中发生混乱是可想而知的。部分遇到南方的九黎为了整顿本部族的秩序,才出现苗民“制以刑”。就是说,蚩尤“作乱”与苗民“制刑”是因果关系,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苗民”指谁?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说:“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不过退  相似文献   

20.
解州考略     
解州的来历有二:一是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战败被肢解,其地名为解;二是志书载,“解,始名渤 ,后去水为解”,以后说为是。“解”应读为hā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