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猛执法     
黄睿 《阅读与鉴赏》2007,(11):71-72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  相似文献   

2.
3.
<正>王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机电职教课程改革王猛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是江苏省首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9年来,工作室共培养常州市职教机电类专业教师26人,其中3人成长为市级职教学科带头人,80%以上的成员在市五级梯队中成长一级。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全面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及能力,引领教师职业成长;以  相似文献   

4.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和十六国前秦丞相王猛,同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都身处乱世而能大有作为,为推动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的“身后声名”却大相径庭:前者史评如潮,后者史评寥寥;前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后者则几乎无人能道其详。反差如此之大,原因甚多,暂且不论,兹试就王猛的身世和政绩略作评说,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苻坚和王猛     
对于苻坚和王猛,史学界一般多是持否定的看法,有的否定得多些,有的否定得少些。否定的主要理由认为:苻坚在北方的统治是少数民族的贵族对汉族人民的统治和他曾发动对江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淝水之战。我也是曾持这种看法的一个。但从苻坚一生的全部活动来看,对苻坚的这种评价其实是不够公平的。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对苻坚和王猛提出不同的评价,认为“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在“苻坚统治下的秦国,镇压豪强,休息民力,出现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这是和王猛的政治才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前秦王猛与三秦豪杰王振忠关于前秦丞相王猛(325─375)的生平事迹,《晋书·荷坚载记本》中有一附传,这是尽人皆知、弓阴率最高的一篇列传。然而,该传文对王猛发迹前的种种记载,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颇感费解。笔者近读《资治通鉴》及《北史·薛辩传》请书,发...  相似文献   

7.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王猛是苻坚的亲信辅臣,“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苻坚和王猛,可谓中国古代史上一对明君和贤相。正如当时秦魏公度曰:“苻坚、王猛、皆人杰也!”一苻坚(338—335)略阳临渭(今甘肃泰安东南)人,氐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坚“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七岁时,“聪敏好施,举止不踰规矩”。苻坚的祖父苻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认为“非常相也!”坚自幼好学,博览群籍,多才多艺,广结天下英豪,有经世济国之志。太原薛讚、略阳权翼初次见到苻坚也惊奇地赞叹“非常人  相似文献   

8.
李显宇 《考试周刊》2012,(71):32-32
王猛遗嘱"不以晋为图",与王猛帮助苻坚统一北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王猛并非看到了东晋的强大,而是内心中存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王猛可能帮助苻坚灭亡非汉人政权的前燕,而不愿意帮助苻坚攻打汉人政权东晋。  相似文献   

9.
《文博》2009年第5期,梁小平撰文《王猛煤精组印鉴析》,文章称,在华山王猛台附近发现一件煤精组印,“极有可能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王猛之印.”并将印文释作:“臣猛、王猛、王猛白笺、王猛言事、王猛白事”等.然而,“梁文”所释的“王”字,在该印中出现过四次,篆法如出一辙,其篆文显然不是“王”字,而是“玉”之古文篆法.“玉”字作姓氏时,楷书作“玊”,读sù,在东汉时已有此姓.  相似文献   

10.
儒家“华夷之辨”的思想影响着人们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尤其那些本为华夏之裔却身事夷狄之廷的“失节”汉臣,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承受着极大的舆论压力。李陵、王猛和许衡是中国历史上仕胡汉臣的三个代表,后世文人对他们的看法不一:对李陵个人以同情为主,但却一致反对其效忠匈奴之举;对王猛毁誉参半,多认为他不应效忠前秦,但到清代中晚期开始出现反调,认为忠于苻坚也是一种君臣之义;对许衡则以称赞和辩护为主,但其中仍暗藏“仕元是罪”的逻辑前提,直到清代中晚期士人的史论中,才对元朝的正统地位予以不加保留的认可。这些历史评价表露出不尽相同的华夷观念。我们从中能够窥察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华夷伦理与民族问题的调适之法。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教学论●王嘉毅李秉德一、教学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教学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教学论作为研究教与学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它与各种知识均有一定的联系,与其它学科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首先,教学论作为一门科学,作...  相似文献   

12.
论论侯生其人沈振海《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最生动、最感人的篇章,其中信陵君是太史公着力刻画的人物。古人对此多有评论:“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使公得意文”(茅坤《史记钞》),“文二千五百余字,而‘公子’字凡一百四十余,见极尽概慕之意。...  相似文献   

13.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14.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和基本走向,时代向教学论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就要从根本上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价值取向、教学过程观、课程观、师生关系观、研究范式等方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忧患意识特强的民族,日本非常重视国民的学力问题,尤其是基础学力。经过五十年来多次激烈的学力争论和深入研究,学力论已成为日本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推动日本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日本的学力论对其教学目的、师生关系、课程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进行系统探讨,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以促进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是指以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存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教学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是走出教学论研究误区的理性选择,也是解决教学生活世界中诸多生存问题和生存矛盾的内在要求,它为教学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辟了新的问题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格律论是现代派形式论的理论归宿。现代派引入研究了法国象征派和英美现代派的格律主张,对中国近体诗格律引入并进行研究,对形式感、形式美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现代派提出了自己的新诗格律理论:叶公超的格律美在均衡本质论,新诗格律要具备节奏、音顿、韵律、对偶等具体内涵。在格律论上,何其芳、卞之琳、孙大雨的影响持续最久,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在南朝齐梁之际出现,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而又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的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交织、十分尖锐。这种情况虽然和《文心雕龙》的产生无直接联系,但《文心雕龙》出现在齐梁时期,义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分割不开。文学理论是创作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个时期可资总结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这就和汉末以来动乱分裂的局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刘勰在《时序》篇中说,本期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建安文学的出现,就“良由世积乱离,…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夸饰论强调“壮辞可得喻其真”,认为夸饰有两个修辞特点;“辞虽已甚,其义无害”,“意深褒赞,义成矫饰”。在论及夸张界限时.刘勰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主张简洁精炼,反对侈言繁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