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张纸的形成,我拥有完整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著名的宣纸原产地度过。村里漫山遍野皆是竹,竹成了村民赖以生存的作物。 造纸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七十二道工序一天天机械重复,伐竹、破竹、捶麻、烧锅、捣浆、捻纸、刷纸、收纸……这是些叔伯婶娘们司空见惯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王金涛 《师道》2014,(5):6-8
我喜欢读郑板桥的诗。也喜欢品他的画。尤其是他笔下的那风中的“瘦竹”——“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我自喻也是“一枝清瘦竹”,人瘦,但精神,所以没作渔竿,而做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1997年7月,带着几许彷徨与不愿,我总算读完了中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毕业前夕很想被“保送”。甚至想自费考读海州师范大专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3.
    
我爱竹。对竹,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的大笔,在天地之间,以青绿的颜色,写出正直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正>"明朝第一才子"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自家后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于是,他命仆人把院子里的竹子都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缙又将春联改为:  相似文献   

5.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爱竹。他不仅种竹、画竹,他的咏竹诗是诗中一绝。现摘抄几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起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相似文献   

6.
我想植竹     
若植竿竹于小院竹影婆要品茗,或读诗快哉但我不能—竹下应是君子而我身染红尘利欲熏心竹下一小人竹会气死算了,算了心无竹而植竹伪哉我想植竹@黄先清!重庆市  相似文献   

7.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记叙了一个聋哑青年刻苦学画的故事。因为他画的金鱼栩栩如生。旁观者赞叹道:“鱼游到了纸上。”然而他是一个聋哑人,他听不到别人的赞扬,于是“我”把“鱼游到了纸上”这句写给了他。他甜甜地笑了,还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8.
趣话对联     
解缙改春联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们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中学理科》2009,(10):9-9
诗人在字里行间融人自己独特的思考;画家将自己的心绪一览无余地泼洒在纸上;书法家在纵横驰骋的笔锋中挥洒新鲜的墨痕,于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史繁荣空前,每一次的发展与改变都为其写上独特的一笔。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形成了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板桥体。我想如果他只是一味仿古,那中国书法史上如何留下这一个竹瘦我瘦的郑燮啊!而同样如果没有非常的眼光来捕捉欣赏,如何留得下这非常的艺术瑰宝啊!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惊惶( )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 )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  相似文献   

11.
留言板     
斑竹: 我想冒昧地问你一个问题,不知可不可以,你为什么叫斑竹呢?这么奇怪! 广州星星星星同学: 你的问题问得好,其实在下期的《语文世界》中,我就会介绍我的名字的由来。不过你既然问了,我就先告你一点秘密吧!“斑竹”是版主的谐音,我不是“网事如风”这一版的主持吗?简言之:版主,谐音之:斑竹。知道了吧! 这个符号是不是好难懂?别着急,下期见? 斑竹留言板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一个挺有创意的人。今天早上,同桌兰鹏刚一来到他的座位,看见课桌上有一张纸,就把纸放到我桌子上说:“这不是我的纸。”我看了一眼说:“这又不是我的,放在我这儿干嘛!”于是我又把纸放到兰鹏的桌上。兰鹏眉头一皱,又把纸扔到我的桌上。我火了,又把纸扔到他的桌上。我们俩就这样没完没了地扔来扔  相似文献   

13.
爷爷的竹林     
<正>四川多竹,我们家房子周围竹多。竹的种类有慈竹、斑竹、苦竹、硬头簧、牛儿竹……慈竹最盛。是爷爷从青少年起栽下的。爷爷爱竹,缘于古人对竹的赞美。他文化程度不高,就是个初中生,但不妨碍他爱诗——古诗。不知他从哪儿找来那么多古人咏竹的诗词,一一抄下,贴满堂屋(城里叫客厅)。譬如宋朝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相似文献   

14.
说起“想象”,我还得谢谢儿子,是他让我知道了想象的妙处。小时候,儿子很喜欢涂鸦。有一次,他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你画,你画。”于是我就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汉字“一”,然后告诉儿子:“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儿子拿着纸,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重复了一遍:“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对,这就是‘一’。”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一”可谓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看书或看报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上面找“一”,每找到一个“一”就会开心半天,而我也总会及时地给予表扬。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个破折号,兴奋…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郑板桥,他画的竹子很有名。一次,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许多同学有个误解,以为作文要求写真实,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原封不动地写下来。其实,写进文章中的人和…  相似文献   

16.
、 一树一石(斑竹askformyname,Zfishnono):两颗钉子—dixon一1987 梦的旅途—shmily 葵花农庄恤竹,“arecrow):我的清淡的日子—philyoung 守望的距离—LisaSWDJL 革命·公咖·后书房—xtw12(X刀 我在我思(斑竹June):张爱玲与上海—刘婷艳疑薪孺蕊瑟兼落猫苏_(截止:丑夕丝手1夕月丝日之_水中白杨风云榜  相似文献   

17.
张大素 《学子》2013,(6):92
小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人生在世,谁能无过?一节英语课上,我发现一向听课认真的他桌子上竟连英语书都没有,只有一张纸,他却在专注地推敲着那纸上的内容。我有些生气地走到他身边,他居然没有发现。当我伸手去拿那张纸时,他才回过神来,可是已经来不及逮回那张  相似文献   

18.
示例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到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  相似文献   

19.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照着去做,果然,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朋友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相似文献   

20.
马国福 《师道》2004,(2):42-42
上大学时的一堂哲学课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那次期中考试,班上一个同学各门功课考得一塌糊涂,于是在哲学课上他忧心重重,无精打采地听课。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提了一道辩证法问题让他回答。题目是这样的,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