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渝菜,即重庆菜的简称。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庆烹饪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装盘大气豪放、味道麻辣鲜香的"江湖菜"系列,与重庆火锅、重庆小面等共同构成了渝菜体系。渝菜烹饪技艺的不断发展,是渝菜产业发展的基础,从渝菜理论创新、文化挖掘、发展烹饪教育、师徒传承、赛事交流、品牌打造等多途径,实现渝菜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试论四川饮食文化与成都美食之都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川菜、风味小吃、川茶和川酒以及发达的餐饮业市场等,这些为成都美食之都的打造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美食之都的打造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据此提出建议:深入挖掘四川饮食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实施美食之都的品牌战略;打造川菜标准化、产业化;加强餐饮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餐饮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宣传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3.
美食旅游作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体验性特点的一种新形式,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增强经济效益、完善产品供给、丰富旅游文化。重庆发展美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增强美食旅游的体验感、注重美食线路的设计、美食手信的改革、借鉴枇杷园模式、赋予美食文化内涵的建设途径,使重庆美食旅游提升档次,扩大重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4.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践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巴蜀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特色鲜明,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国知网收集分析学者们对巴蜀饮食文化旅游研究文献发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上存在科学性不足;战略性研究不够,常规性开发和营销推广较多;重美食及酒文化旅游研究,轻视茶文化旅游研究,三者整合性研究尤为欠缺;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描述性研究多于定量化研究;对四川饮食文化旅游研究远胜过重庆。  相似文献   

5.
江湖菜,泛指极具巴渝地方饮食特色的一类有着重料、重味的本土原创菜品,是渝菜风味体系重要成分之一,是渝菜地标美食的代表。江湖菜代表着巴渝饮食的江河文化、乡土文化等,其重料、重味的烹调技法和不拘一格的大气、豪放、粗狂的饮食形式,从血脉里传承了古巴族和巴人彪悍、勇猛、豪放的性格及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拥有优势突出的饮食文化资源,政府重视旅游美食产品的打造,乐山美食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分析乐山美食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与互联网时代的美食旅游特征可以看出:乐山美食旅游优化发展需要IP引领,需要采取在建立完善乐山美食旅游特色数据库基础上的优化发展举措。已有研究认为:以实现传统饮食文化多元价值创造性转化与商业价值变现为目标的美食旅游优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地建设的新探索,美食旅游IP构建与综合运营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重庆在努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的过程中,重庆美食文化的发展传播至关重要。借助交际翻译理论探究重庆美食文化的译介,提出重庆美食从交际角度出发,注重呼唤功能,兼顾信息功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市菜"是一个城市饮食文化的代表,无论对于地方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是餐饮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市菜"具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征鲜明、社会影响力大、美食属性独特等特征。其文化意义体现为承载城市的历史信息,代表城市的文化名片,展示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对"市菜"进行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以"市菜馆"为城市辨识符号推广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9.
黄山旅游国际化进程中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同时。地方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游客通过对地方饮食文化资源的体验.不仅可以增进对旅游目的地美食的了解,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而且还可以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饮食风俗、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等.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成功开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及品质,也能繁荣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美食之邦,菜品命名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一道菜品,我们最先接触的便是其名称,菜名的语言特点独具风格,体现在语音、语义、修辞三个方面,这些特点使得菜名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文章从中国菜名的命名特点、修辞手法和菜名命名的原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通过分析菜名的语言特点,来了解中国菜名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刘忠华多次褒扬普通劳动身上所闪耀的优美、健康的人性光芒。在其报告学中,多元的艺术手法打破了单一和凝滞,思想内涵和人生感悟在多样组合中具有回旋荡漾的审美效果。轻灵的笔触描述了时代对人物的润物无声式的渗透,同时灵感与自然美的邂逅往往迸发出飞溅的珠玉,《走近重庆》全方位介绍了重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域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3.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交通要先行。涪陵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远郊区,优先发展交通,实现交通上档提速,对于推进涪陵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先导性、奠基性、示范性和战略性意义,是涪陵尽快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的破题之举。制定并实施综合交通规划、推进城市周边路桥收费改革、实施城市公交改革、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是发展涪陵交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活动和消费方式,它关注生态和环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宜居重庆则是在科学发展观和314战略指引下的宏伟实践和有益探索。生态旅游与宜居重庆在对环境的关注上表现出惊人的契合。本文通过研究重庆发展生态旅游对建设宜居重庆的价值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提出了强化生态旅游意识、培养生态旅游人才,加强生态旅游市场调研、完善生态市场需求预测,科学评价资源环境影响、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改善重庆城市人居环境、树立生态旅游城市形象,建设生态旅游设施、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满足市民精神需求等六项旨在建设宜居重庆的重庆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欧阳平在所谓“纯学”界并无影响,但他的长篇通俗小说却有着别致的景观——于传奇故事讲述的同时,浓墨重彩地绘写出了重庆地域独特的人风情、民间气质。虽然他在处理“奇美”的通俗故事与“优美”的地域风情上未达圆融境界,但作为“重庆学”的先行探路,他的审美追求仍是极为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重庆民政文化建设问题,从认识上说,涉及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民政文化与民政文化建设。从实践上说,与重庆地区民政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息息相关。厘清"十二五"期间重庆民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从理论思考到实践总结要做非常扎实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8,(6):F0003-F0003
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重庆外国语学校应运而生,目前已发展成为“重庆一流、全国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特色名校”,形成了“以人为本、中西兼容、彰显个性”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文明人、具有厚博知识的现代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学校有350多名教职工,279名专任教师.其中,研究员、特级教师、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并常年聘有4~6名外籍教师任教.现有学生4500余人。  相似文献   

20.
重庆清华     
《物理教学》2020,(5):F0003-F0003
一、重庆市清华中学校简介:重庆市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创建于1938年。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系清华大学校友,经清华大学校政当局和校友总会同意,学校命名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亦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学校先后培育了朱光亚、卢佩章、张仁和等7名中国两院院士或欧洲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