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人类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将文学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生态批评文学。生态批评文学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并激发人类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们自主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文章主要对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和《白牙》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以期为构建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危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状出发,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明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其目的就在于调节人的行为,改变危害环境的盲目、短视的人类活动,以求缓解生态危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消除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种种社会不公平,最终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形态,也是构建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新时代下人与自然互利互惠、共生共荣的和谐社会,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背景之下,生态文学应运而生。生态文学以批评的目光关注现实,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主要从生态文学的角度解读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通过文本分析以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成为世界的共同行动,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印第安人向来被认为是生态生活的典范。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中描述的美国印第安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生态智慧,反映出印第安后裔通过回归自然来追求健康平衡自我的生态情怀。这种生态智慧也是那些印第安后裔,乃至全人类探寻诗意栖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生态的守望。  相似文献   

7.
巴依阔夫的作品《大王》作为世界生态文学的开山之作,表达了在遵循森林法则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这一观念与法国思想家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理论有诸多相似,且最终均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结到人自身的道德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论证了华兹华斯在《湖区向导》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他通过循循善诱地告诉读者如何在乡间建筑房屋,应该如何种树,种什么样的树等来指导人们怎样才能既可以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毁掉自然美景。在人类面临着环境危机的今天,这样的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德育,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在我看来,生态德育是一种真实、一种力量,是一种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我谈谈自己在生态德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班级德育我带的三(1)班是竹园小学"电子书包实验班""智慧教室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实验班"。  相似文献   

10.
人类长期把征服自然作为追求,以致自然不堪重负,对人类予以惩罚。人们认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为此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教育。教育应重新唤醒人类的自然本性,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