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族际交往的加深,杂居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日益突出。马龙县月望乡是苗族、彝族、汉族传统杂居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杂居各民族文化上也相互影响。以月望苗族婚俗为考察对象,经研究发现,苗族文化在发展进程中深受汉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恋爱、礼物赠送、结婚仪式、婚姻解体和结亲禁忌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变迁,其变迁主要缘于外部生活环境影响下的自我调适,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是自我文化适应能力的显现。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被全球化浪潮吞没的危险。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款式之复杂、配饰之精美、工艺之高超,在国内外各民族中都属罕见。面对全球化的威胁,苗族应以坚持民族文化个性化为宗旨,不断挖掘和保护自身优秀的服饰文化,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28年至1933年,沈从文写下了一系列“苗族传奇”,他取本位立场,用两套笔墨深描苗族民族性格的二重性:一方面深描出湘西苗民勇于追求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自在、本真的生活状态的民族特性;同时深描出苗族忍让退却、封闭保守的性格劣质.“苗族传奇”凸现了苗民复杂的矛盾的民族性格,显示了沈从文作为苗族的自豪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少数民族大学生脱离自己的母体文化群体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然要面临着来自与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有较大差异的主流文化的考验和民族认同的困境.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调查分析,提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加强民族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体现文化、承载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文化适应就是在语言文化交流中源语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习语翻译尤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习语翻译中,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一对应、交叉对应、创新翻译等三种途径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东盟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涉及到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影响到中国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提出在课堂翻译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的导入,有助于促进东盟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6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在云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在宗教信仰、跨境婚姻、族群文化、族群认同、政治认同、行为规范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共振效应,这一效应往往影响和制约着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2019,(6)
在湘西民族地区将苗族民族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能有效地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教师充分挖掘和展示苗族民族文化各种优秀的道德因素,让学生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得到促进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编问卷对云南省德宏州六所高中学生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试学生存在理性认知表浅、情感认同动力不足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志力不强的实态表征。为构筑与复杂多变国际文化安全形势现实需求相契合,符合跨境民族地区高中学段学生认知发展特征的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生态,当下,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育。在此教育生态基础上,要以跨境民族生活为基础,夯实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的理解力;以化育为核心,增进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的驱动力;以习化为关键,提高国家文化安全意识的意志力,从而形成"三维一体"的"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构建幼儿园课程尤其是园本课程时,需要考虑将少数民族文化择优融入其中,这需要从课程建构的框架、课程开展的形式、课程开展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变,同时需要建立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物翻译中的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问题上,有众多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进行语际的历史交际时,文化差异使得许多语义内涵无法共享,从而造成翻译的缺失。因此,需要翻译补偿来确保翻译的完整性,使得译作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与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用文化如何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只有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英翻译由于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翻译时往往没有借鉴,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现状又迫切需要发展相关的外宣翻译以提高时外宣传质量。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此翻译提供了新视角,探讨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翻译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顺应策略,并指出,译者在该策略指导下,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归化、异化、直译、意译、零翻译、音译等方法所形成的译文都是主观、相对性判断程度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公司简介用来宣传介绍公司情况以吸引潜在顾客。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翻译公司简介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化因素,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让译文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更好地传递信息,达到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民族和语言众多,各种专门委员会和《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学语言都有相应的建议和规定,但是《国家教育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绝大多数的印度少数民族(表列部族)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很难接受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学校教育,印度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在概述语言适应论的基础上,从适应跨文化的语用翻译、适应意识突显性的语用翻译、适应语言结构的语用翻译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适应论对语用翻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中荻取资料来源的主要途径.在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时,调查提纲的拟写是做好田野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开展对一个苗族聚居村寨的调查为对象,就田野工作中的思路拟写的提纲,为从事实地调查的相关工作者提供研究框架共享.  相似文献   

18.
蒋卓颖 《海外英语》2012,(18):151-153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对语言做出动态的选择的过程。翻译本身也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从语境顺应的视角出发,翻译可以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语境顺应的过程。该文意在探讨语境顺应论对翻译的阐释力并试图在此理论上建构能解释翻译现象并能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维什尔伦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方面来研究翻译,可发现顺应论对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涉外广告翻译强调译文效果,是一种语用语言等效翻译。为使广告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将Verse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作为涉外广告翻译的操作手段,在翻译中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社会现象的顺应,心理需求的顺应,语言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