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都知道在加油站禁止打手机,据说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2009年5月20日,美国一科普网站载文称,当前有一些技术上的误解几乎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比如“在加油站打手机危险”这个被很多人熟知并遵守的技术规定,其实是个误解。  相似文献   

2.
上周三,老师突然宣布:“今天是无作业日,没有家庭作业。”这个消息瞬间让班里“爆炸”了。  相似文献   

3.
大家经常在电视的新闻上听说这样的消息吧?就是某某矿井又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那么,矿井中的“瓦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它究竟是什么呢?原来,矿井“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难溶于水,扩散性比空气高,当浓度高时,会引起人的窒息,它  相似文献   

4.
肚子爆炸聪明兔吃了很多饼干,还想再吃。笨笨熊对它说:“快别吃了,再这样吃下去,你的肚子会爆炸的。”聪明兔说:“不要紧。我再吃时,你可以躲开。”错了聪明免:“笨笨熊,你为什么不洗脸?我连你今天早上吃的什么都能看得出。”  相似文献   

5.
谈“核”字     
白居易《荔枝图序》中这样写荔枝的果实,说它:“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核如批杷”中的“核”字作何解释?很多书中未给注释,有些书把它解释为荔枝的“果核”。其实。此处“核”字的正确含义应为荔枝的“果实”,而非荔枝的“果核”。说明文最讲求说明顺序。作“果核”讲,则原文的说明顺序十分混乱。作“果实”讲,则原文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郗旺 《中学生天地》2014,(11):40-41
说到辐射,在你脑中第一时间闪现的场景是什么?是爆炸的原子弹,被地震摧毁的核电站,还是游戏中核战后荒凉的城市废墟? 上面的几个场景,的确是大众对于“辐射”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印象,莫不和“战争”“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多人听“辐射”二字而色变,巴不得断绝身边所有存在的“辐射”,网上也因此热传各种各样的“防辐射小窍门”。  相似文献   

7.
宋炳寰 《学习之友》2014,(10):34-36
档案里原子弹代号叫“老邱”,它是从叫“邱(球)小姐”引申而来,因为那个装原子弹的容器叫梳妆台,连接几十个雷管,有很多电缆线,看上去像小姐的头发一样。 ——总装备部退休干部宋炳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何东昌说,“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培养‘创造型’的人”提法不准确国家教委会副主任何东昌在去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小学教学计划研讨会上说,对社会上使用的某些教育概念要作分析,教学论中使用的概念要慎重。比如“知识爆炸”、“知识更新”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只有深化和发展,不存在老化问题。小学算术、牛顿力学能“爆炸”掉吗?强调培养能力要全面,不要把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实际上知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8,(10):24-25
哈哈,这“毛毛虫”面包是我的最爱,又香又甜。经过我一番软磨硬泡,老妈熬不过,终于答应让它成为我的周三课间餐。你不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馋这“毛毛虫”呢。比如小帅。  相似文献   

10.
“知识爆炸”说可成立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爆炸”说可成立吗?徐飞引言“知识爆炸”又叫“信息爆炸”。一个时期以来,关于“知识爆炸”的说法,曾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科技发展的走向乃至科技政策的制定,甚至还影响了相当一批人对科学知识的价值取向,然而,剖析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知识爆炸”的各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那么什么是必要的数学呢?必要的数学有很多,比如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又比如地砖的铺设,平面几何的初步知识,还有银行、保险等金融业中的利率的计算等等。应该说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必要的,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永远也学不完。  相似文献   

12.
王剑东 《江苏教育》2010,(12):27-27
我很喜欢“空间”这个词语,它总能带给人很多的联想。我们也可以在“空间”的前面加上很多的词语,比如生活空间、心灵空间等。其实,万物皆需空间,生物繁衍如此,下棋布局如此,教师的成长亦是如此!作为一名校长,应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二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两次原子弹袭击中,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这是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然而,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用双手掰开过。这位“超人”就是加拿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郑州大学张君利、浙江工商大学张亮等大学毕业生选择“零工资就业”的消息。所谓“零工资就业”,就是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一定时间(比如一年)内不要  相似文献   

15.
胡杨三千年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三千年”:长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腐一千年。自然界长寿的树种有很多,比如银杏,据说树龄可达千余年;又比如柏树,长过千年也不成问题。却不知为什么,我独独钟情于胡杨。也许是由于胡杨独特的出身吧?胡杨的出身很“卑贱”,据说千百年来胡杨都是无人关照、自生自灭的。有人伤害了它,它就从“伤口”流出“眼泪”;有人要把它锯断,它就从锯断的地方喷射出一米多高的黄水,据说这黄水同样是“眼泪”。胡杨的反抗,是落泪;胡杨的反抗,也只  相似文献   

16.
在报纸上,我们注意到消息的开头常常冠上“本报讯”或“X X社X地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我们平时总听人提起的消息头”。它表明了消息的来源,是“版权所有”的标志,也是一种信誉的承诺。“消息头”还能一下子让你认出这是“消息”,而不是别的什么文体。“消息头”同“导语”一起被称为消息的“颈项”,而后者更为重要,好多名记者用一半或者更多时间来琢磨导语,有人干脆说:“写好导语等于写好消息。”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通常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相关的精辟议论组成。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才华的窗口,如果没能在导语…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2,(25)
“无巧不成书”。真实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巧合的地方。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与“28”这个数字就有很多有趣的巧合之处,反映出党史上很多有趣的知识点,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18.
如今时代,是各科知识空前增长的时代。用“知识爆炸”来形容它。既形象又贴切。可社会上另有一种“知识爆炸”的现象,“爆炸”过后。知识未增长。人倒被“炸”得糊糊涂涂、昏昏沉沉——有人在提到眼下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的时候,很有一点欣赏意味,陶醉意味。我却没有那么乐观,总觉得其中的悲剧意味颇重,重得叫人战栗,叫人想哭。先不涉及什么具体现象,单是那词义本身就让人不能乐观。“爆炸”是事物的一种突发性、无序性、失控性的运动形式,因此它炸的是  相似文献   

19.
谷建恩 《学周刊C版》2014,(5):240-240
2011年3月15日。有消息称:“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讹传一出,致使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抢盐风潮。  相似文献   

20.
张旋 《现代语文》2014,(2):42-43
很多人欣赏朱自清的《背影》觉得这篇文章的角度新颖独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