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园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每当上学的孩子回到幼儿园来看我,对我说“孙老师,我想你!”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响起,传来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孙老师,我想你!”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同时又为自己是一名幼师而自豪,也时常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那么,我是如何让孩子如此留恋呢?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大带小”?顾名思义,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幼儿园都曾开展过这项活动。比如有些幼儿园让大班小朋友带小班小朋友去郊游、参观,一个大的带一个小的,让大班孩子既当“保护人”又当“讲解员”。还有的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大、中、小班幼儿同时混合进行,在这样一个混合游戏小组里,大孩子自然就充当小孩子的“小老师”了。上海愚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赵赫,她们就曾经搞过一项非常有效的“大带小”活动。大凡幼儿园教师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新生难带。刚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总是哭闹不已,且他们不熟悉幼儿园,光是培养常规就得要好长一段时间。赵老师她们根据这一情况,大胆地运用了“大带小”的方法,在新生入园前同时走访新生与老生,对  相似文献   

4.
刘同娟 《家长》2022,(22):25-26
<正>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的表现,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每到九月份,幼儿园门口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在门口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嚎啕大哭,甚至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上幼儿园”成了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大战。新入园的孩子往往会存在着严重的“入园焦虑”,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环境中,与妈妈较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出现不适应,因此导致焦虑不安、哭闹的表现。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享受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5.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6.
对孩子的心理不够了解所造成的?或者当我们和子发生冲突时,我们根本就忘了就事论事,只是想怎么在这些冲突中占据“上风”,只是想着让孩子头,只是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让我们通过一些常见的例子,来看看我们平时都是怎么批孩子的,而我们又该不该为这些事情批评孩子呢?故事:某天,文文早早来到幼儿园,是第二名哦,老师表扬了她,她可高兴了。第二天,天刚刚故事一:“不听劝”的孩子被暴打一顿亮,文文就起床了,叫醒爸爸妈妈,说要去幼儿园,因为今天她要得第一名。文文爸爸还想多睡一会儿,但是文文不让。文文爸爸劝文文:现在还早,去了幼儿园门都没…  相似文献   

7.
“我在哪个老师面前都紧张,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有点怕老师,跟老师说话时不敢抬头。”面对这样的孩子,心理咨询师一步步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曾美兰 《山东教育》2002,(27):15-15
孩子从家庭走到幼儿园,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其未来思想、性格、心理、能力的形成,都与这一教育园地的培养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所以,在幼儿园里,注重以人为本,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高雅的成才环境,是幼儿园园长与老师们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犹如一张没有涂抹的白纸,任老师在上面挥洒“笔墨”,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老师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具有健康、向上、自由的天地,孩子就会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中,正常发展,迅速成长。反之,则从根本上阻隔了孩子走向美丽人生的道路。创设这样一种环境的前提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入园之前     
那些牙牙学语的幼儿听说要上幼儿园,有的高兴得拍小手,有的怕得直摇头,其原因在哪里呢?许多家长把孩子进幼儿园当作一件大事,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团结小朋友,勤劳动,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做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有的家长还抽空带孩子到幼儿园去认识老师,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田产生了早些进幼儿园做好孩子的热望。这样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听老师的话,与同伴友好相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幼儿园作为惩罚的手段,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总是用“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去骂你管你整你”,“不接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早期教育》2004,(7):34-34
孩子入园是属于心理上的“断奶期”,难免不适应,比如会有哭闹现象,等等,出现这种情况不必大惊小怪,除个别孩子以外,一般情况下,一至两周之内就会恢复正常。如果父母及早入手,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就会顺利度过难关,大大缩短这一“断奶期”。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有的家长反映,入园都两个月了,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总不太高兴,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别太担心,你可以这样做:●尽量启动孩子的快乐记忆,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幼儿园里什么最好玩?”“老师为什么奖你小星星?是不是你做得很棒?”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里愉快的情景,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还可以与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每天让孩子讲一件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每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位新朋友。让孩子带着“任务”积极投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能一味哄骗或责备…  相似文献   

13.
每位妈妈都希望老师能喜欢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然而,总是一些父母头疼孩子不喜欢幼儿园,不喜欢老师。甚至感觉到老师也不喜欢自家孩子。我们相信。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老师也是人,她们面对班里那么多孩子,有些孩子又特调皮,难免有疏忽或不周到的地方,所以就需要家长有技巧的相处和沟通,以达到理想的“双喜”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的召开,使本来像隔了一层面纱的幼儿园生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没有了……入园头一周,孩子不习惯,又哭又闹,情绪也不好,那时候就盼着孩子能尽早适应环境。好在孩子适应力还行,很快就愿意上幼儿园了。这时候,我们又想知道孩子每天都在幼儿园干了些什么。每次接孩子都愿意跟老师聊上几句,可看到还有许多孩子都需要老师去管,又不好意思侵占老师太多的时间。就在这个时候,幼儿园通知开家长会,这正是一个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好机会。那天,我提前去了幼儿园,结果看到好些家长比我去得还早,这说明了每…  相似文献   

15.
中班孩子们对担任值日生、为小伙伴服务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抢”着担当。老师有时会说今天请“乖”的小朋友担当,但是这个“乖”的标准却很难界定。请到的幼儿会非常开心,没有请到的却有些失望,第二天家长就找到老师“老师,孩子很想当值日生,你多请请她吧!”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也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担任值日生的机会,但总有一些不尽人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孩子是生活活动中的主体,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从他们跨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教师的言行就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所以,教师要以热情、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幼儿。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注意,如果孩子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用做好”的想法,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表现自己,因而形成自卑的心理。对于胆小的孩子,老师更要了解他的心理状况,使孩子产生亲切感,觉得老师像亲人。  相似文献   

17.
入园时分,“彭妈妈早上好”“蓝妈妈早上好”“园长妈妈早上好”……一声声稚嫩的问好声不绝于耳。幼儿初入园,家长担忧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老师宽慰道在家您是孩子的妈妈。“在幼儿园我们就是孩子的妈妈。”……“老师妈妈”“园长妈妈”这样的称呼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笔者以“幼儿园老师妈妈”为关键词,运用微信搜索功能进行检索,筛选掉重复内容后,共得30余篇来自不同公众号平台宣扬“幼儿园老师像妈妈”或直接称其为“老师妈妈”的推文。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任性行为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任件是幼儿的一种不正常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他们要挟父母、老师或其他亲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 幼儿的任性是由多种心理引起的,比如,为了得到老师的骄宠或有意引起成人的注意,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为了表现自己,等等。也有人认为执拗、任性是坚强的一种表现。我认为恰恰相反,它是幼儿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一种表现。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如果教师或父母对任性的幼儿缺乏有效的教育,幼儿就会逐渐  相似文献   

19.
嵇珺 《教育导刊》2006,(11):39-40
在幼儿园里“小帮手”现象很常见,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请班上个别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幼儿都很乐意做老师的“小帮手”。那么,是不是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就不值得关注了呢?当然不是。正是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才更加引发我们去探讨它,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这一现象中,教师是怎么想的,孩子又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七月,孩子已经从幼儿园毕业,可是到现在我们一家依然会常常怀念幼儿园的点点滴滴。用孩子的话说就是:想幼儿园的滑梯,想幼儿园的老师,想幼儿园的加点,想去幼儿园做游戏、吃午饭……还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先是好奇新鲜,每天都高高兴兴地去,可过了一周,就不愿意了,每天哭闹不止,赖在我们身上不下来。是班里三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给予他关爱和耐心引导,逐渐帮助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学会了洗手、穿衣,学会了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而且听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非常喜欢跟一位叫宝宝的小女孩玩,每次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