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当中的归纳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从个别性知识推导出一般性结论,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小学生归纳能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学不得法,就很可能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很难找出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下面就结合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七册)中“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产生。 根据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可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两种,本课在指导学生认识射线和角时,应注意培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中重视对学生归纳推理思维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般都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实施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运用归纳推理思维来教学数学概念,可以助力学生智慧的生长,能力的提升,并直抵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张开山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大类。在自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的不完全归纳推理能力。所谓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其间的逻辑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实对学生进行逻辑思想的熏陶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数学概念的得出或数学规律的总结,小学教材中采用比较多的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即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同一性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比较、判断和推理,进而综合出一个具有共性的结论。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鉴于这一思想,在教学中要融归纳能力的培养于学法指导之中,以促使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的逐步完善和提高。要达此目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通过“创设观察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猜想假设”“思维外化训练,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三个教学步骤,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以打好数学基础,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必须“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一、通过新知的学习培养归纳推理能力归纳推理就是归纳许多有内在联系的事实的共同特征,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在小学里用的归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初中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向学生进行归纳意识的渗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规律的喜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归纳推理意识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大现实意义,笔者就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问题展开讨论.文章首先论述了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继而分析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个案例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能够对我国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生数学学习难度的不断加深,教师应适当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化,教师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比如,归纳推理能力.这种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吸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