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群边界内的“神明”: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妈祖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的宗教活动中,妈祖信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的历史脉络切入,运用金石与特刊等文献资料,具体地考察伴随华南移民而跨境分香到新加坡的“妈祖”的信仰形态,如何在当地社会的脉络下经历再建构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显示,受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特征的制约,源自闽粤的妈祖信仰发展出“社群化”的崇拜形态,并承担起凝聚与整合华人移民社群之功能。  相似文献   

2.
薛灿 《华章》2007,(12):70-70
宗乡社团作为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是华人华侨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群认同、国家认同和世界网络三个方面探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华人宗乡社团在认同形态上的新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在加拿大传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得益于多元文化政策以及中国本土电影事业的发展,中国电影在加拿大华人社群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昔日华人移民建造的戏院、香港本土电影公司在加开辟的院线成为八十年代华人社群中放映电影的主要阵地;在市场表现上,香港商业电影占据绝对优势,而内地电影以及香港和台湾的艺术电影则更多时候扮演了文化交流的角色,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后者往往被华人的专业影评人所垂青,在文章中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和多元的视角表达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还原出了华人眼中的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之时,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的女学运动亦蔚为壮观。与中国不同,移民时代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呈现出浓厚的社群属性,它具有灌输政治意识、促进华人社会发展等社群整合功能。在办学机制方面,新加坡华人社会则依托社群力量筹措经费和召集师生,加以制度化的管理,从而推动女子教育发展。华人社群与女子教育的紧密关联,亦表明女子教育发展对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群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利用社群不但可以促进读者之间、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还可提高馆员和读者的综合素质。社群的构建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豪锋  李瑞萍  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80-83,125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社群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QQ虚拟学习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对社群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社群网络结构特征、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以及社群成员参与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群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自中国南来的华南移民往往聚合为不同的华人社群以便更好地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由于处于与华南民间社会不同的社会环境,新加坡华人社群并非中国祖籍地社会结构形态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新加坡本土社会变迁场景中重新建构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传承自华南祖籍地的宗乡观念、神明信仰等中华传统民同文化资源经过自我调适后仍然能够以新的方式继续发挥社群整合的作用,经济实力发展状况成为推动新加坡华人社群建构的进度与程度的重要基础,而血缘、祖籍地缘、神缘、业缘等多种纽带的并存作用则表明新加坡华人社群整合的认同纽带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8.
饶毅 《云南教育》2013,(20):42-43
在从鸦片战争羞辱投下的长长影子中成长的华人,自然产生以集体努力脱离民族的历史低谷、在建设社群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华人传统宗教信仰的内涵具有混融性;华人传统宗教是华人会馆、宗亲会、宗祠建立和运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华人社群关系整合的推进力量;华人传统宗教还是华人居住地种族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品牌社群作为新的消费现象是消费社会的发展趋势,标志着个体消费行为开始嵌入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社会网络结构。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社群感概念来探索品牌社群的作用机制;将消费者参与设定为中介变量,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影响品牌社群消费者参与的四个前置因素,以及消费者参与对品牌认知、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从而建构出品牌社群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行为影响的机制;最后为企业的品牌社群建设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