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哲学观的重要转向,也是时代的呼唤,其彰显了人性化、人本化和以人为本的内蕴,以此观照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融通生活世界,实现教育范式的转换,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理论世界走向现实世界,进行生命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嬗变与回归,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趋势。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理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回归,应从确立回归现实生活的指导原则,建立创新型的思想政治运行新模式,构建贴近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设合乎人性发展的校园生活环境,借鉴国外高校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回归相关经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于光 《教育评论》2014,(1):87-89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人的生活世界,从而造成教育实效性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文章从关注社会生活与关心个人生活、关心国家发展与观照个人发展、注重政治素养培养与重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注现代文化与尊重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传入中国,为中国解决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问题和困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中最强势的话语。然而,当人们真正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潮和呼声时,是否需要反问自己:我们真正把握了生活世界了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要回归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意义的生活世界?当生活世界从背景世界中被拉回到理性的地平线上重归生活时,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区?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困境的重要表征,其深层内因在于"人性化"和"生活化"两个重要维度的缺失。回归生活世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延伸至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三个层面改革的实践路径,从而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逐步引入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从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重视大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实践,从而实现大学生个人生命价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实现教育生活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试色彩更加剧了这一倾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把握正确的原则,将教育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融入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不强的重要原因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相关学科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理论和术语不能直接呈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发生、旨归等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将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之下对其内涵进行规定,从而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从“生活世界”的视域反思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乃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