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50—1958年苏联专家指导北师大进行教育改革,对北师大和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证;加强了中苏教育文化交流;增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束缚了师生思想的自由发展等消极影响。由此,对当代中国大学学习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意义是学习外国教育理论和经验,切忌犯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的错误;不能以政治或社会制度为取舍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运动,是从中国铁路系统开始的。学习苏联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的经验,简称"学中长"运动。在这个运动中,苏联专家帮助中方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铁路管理体制,培养了大批铁路干部职工和专业人才,为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打下了基础。同时,苏联专家还重视职工的工资福利和文化生活,体现了人本思想。"学中长"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与政治密切联系的。1956年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专家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学中长"运动很快转变为批判教条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承载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传递地方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公共空间。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构建中,博物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空间叙事、物件叙事与记忆叙事中可见博物馆并不缺文化育人的丰富元素,其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中也蕴含着文化育人功能,有必要从历史记忆深耕红色文化内容、馆内与馆外深度融合延伸文化育人形式、依托情感驱动提升文化传播品质这三个方面拓展和宣传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为博物馆的文化价值研究与育人功能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追溯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既有政治原因 ,又有认识上的问题。着重谈了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反思 :既有成功的经验 ,又有深刻的教训。鉴于苏联学制不完善 ,苏联模式不完全适合中国 ,高等教育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有断绝 ,原有学校优良传统未完全摈弃 ,党中央、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以苏为鉴” ,所以 ,共和国高等教育是中国形态而非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深受苏联经济学体系的影响,并且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继承。随着对苏联体系的学习和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些经济学家,坚持中国本位的理念,通过借鉴苏联经济学体系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实现了继承中的超越与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传承中超越,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关系,是一个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想從蘇聯高等敎育工作的經驗簡單地談談幾個重要問題。這對於我們,對於中國高等敎育的工作是有相當意義的。一高等敎育的任務 當十月革命在蘇聯勝利以後,當蘇聯紅軍在國內戰爭中摧毀美、英、法等帝國主義干涉和舊俄白黨以後,在我的祖國面前,在蘇聯面前,非常尖銳地提出了新的任務。這些新的任務是什麼呢?這就是在技術與經濟方面,主要的是在技術方面,趕上與超過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方面說來,因爲偉大的十月革命勝利的結果,我的祖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了,但那時候在  相似文献   

7.
东北全境解放后,中共领导人希望对中国革命有过巨大帮助的意识形态盟友——苏联帮助恢复东北经济。苏联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为东北提供了大批急需的机器设备。同时派遣大批专家来华,帮助东北建立了苏联模式的工业生产、菅理体制,为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苏联的工业模式对东北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梳理苏联与东北工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各派学术观点,这对研究改革开放后,东北工业转型困难以及中国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社会学在苏联之前的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萌芽,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苏联时期。教育社会学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由于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社会学被禁止研究,教育社会学也从此失去了十年发展机遇。苏联解体后,教育社会学在俄罗斯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俄罗斯正在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随着教育的大发展,教育社会学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10.
苏联模式作为一种历史事实虽然已经远去,但它曾经存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永远都不能磨灭的。因此,深刻把握苏联模式的内在缺陷、弊端和历史教训,既是对中国曾经走过的“以苏为鉴、以苏为戒”道路的历史回顾和反思,更是在现实的起点上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理性与现实发展的创造性统一。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中苏关系获得良好发展,其重要表现,就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实行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及由此而来的前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援助,大批前苏联专家到中国工作,帮助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新疆成为这一时期前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前苏联专家活动的重点地区,人数较多,主要集中在地质矿产、水利建设、农牧业生产、疾病防治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为恢复发展新疆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54—1959年间,先后共有6位苏联专家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援助教学。在此期间,华东师大对于苏联专家的定位经历了逐渐“精细化”的过程,并因双语沟通、中方人员积极性的问题,面临着学习瓶颈。通过对苏联专家学习,设立的专门机构如专家办公室,以及一系列机制设置,有利于部门间横向沟通和校领导层面通过专门渠道快速了解院系建设动态,加速了学校整合和加强了相关机构间的运转效率。同时,苏联专家也是推动各项改革的主要象征以及议题焦点,如举办研究生班、教学方式讨论、培养青年教师、学科建设与布局等。华东师大向苏联专家学习的过程,为我们理解中国向外学习时的基层运作机制提供了一个内生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文艺领域持续推进。戏曲由于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成为新政权构建新的文艺政策的重心。政府希望通过对戏曲的改造,以加强对全国剧团及艺人的领导和管理,进而规范戏曲领域的自由市场。不过,政府的这一目标却在温州遇到了阻力。新中国初期温州各级文化部门对剧团的管理过程,既展示了受限于文化市场的持续存在,国家在基层的文化政策目标始终难以实现的困境,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治理基层社会的一种常态——放养式管理。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了文化领域的改造和重建,随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也开始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实现社会转型和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建国初的相声艺人改造中,为了将“思想落后”的底边艺人转化为社会可控制的力量,塑造符合新社会需要的文艺工作者,国家借助“恩威并施”的方式。既展示了党和国家的绝对权力,也改造了艺人的思想,并通过举办艺人讲习班等方式展开了对旧艺人的改造。经历了改造的艺人内化了国家的戒律,以主动“迎上”的姿态参与到了改造中,组织了相声改进小组,开展政治学习与业务提高的改进运动,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间共和国史研究的发轫和草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充当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因诸多有形无形的制约,"厚今薄古"的史学理念真正身体力行殊非易事。回顾十七年间共和国史的起步与初创,梳理近代史所在"十七年"间推进国史研究的种种构想和实践,及所遇窒碍、所历曲折,不能抹煞前人的探索之功,然亦有值得深长思之的经验教训。共和国史学科初创所遇窒碍,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学科建制、研究力量等方面投入不足,恐怕主要也不在于研究的视距过短,而在于其作为历史学次学科的基本学科规范与学术品格难以得到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建国初期失业的原因,回顾了党和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和措施要适应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社会就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奠定了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和谐与繁荣的发展。文章对做好新时期文化产业建设的时代命题、积极倡导新时期文化产业创新、推动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发展、通过新时期文化力的提高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为读者对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时代命题、创新思维、多样发展、竞争能力等方面提供更新的认识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杨勇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团结同志,他深刻地领会党的统战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统战工作.建国初期,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杨勇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积极争取知名人士稳定和建设新贵州,为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业问题,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颁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动员人民大力兴修水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