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在现行语文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与吸收被复杂的师生间情感和知识的交流代替,严格意义的教材已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语文教学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孕育着无限创造可能的活动中,文本语言的恰当运用尤为重要。如何克服语文课程内容表达中文本语言与学生经验之间的矛盾,使语文课程能唤起学生独特的审美与情感体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3.
课程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师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活动主要是围绕文本语言来进行的。师生对课程文本语言的理解之所以存在层次差异和不同的类型,是因为在对课程文本语言进行理解的过程中,会受到课程文本语言理解的四个内在机制的制约,即理解的推理机制、理解的信息补充机制、理解的歧义排除机制和理解的辨别真伪是非机制。同时会受到语言自身、作者的表达风格、理解者的准备状态和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经验与文本:对话教学的课程观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对话教学这一深刻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教学形态,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认识和理解对话教学的课程自然成了研究者思考的焦点。本文认为,对对话教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话教学的课程观,应从以下两个层面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转化是由外在文本的“文”向学生内在的“意”的转化过程,是把规范的、精美的文本语言转化生成为学生内在语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外在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学生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实现文本语言与学生语言转化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一、情境对话:促进语言理解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会不同。在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表达,情境对话为创造多元理解、多元表达的个性课堂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文本解读的个人拙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说不清的文本. 首先声明,不是没话找话说,连个文本是什么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谈什么文本解读的话题.我是真的无法说清楚文本到底是什么,如同至今说不清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的真正能力素养是什么.正是因为无法说清楚,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参与讨论,力求早点弄清楚,否则就是一个漫无边际的乱弹琴.  相似文献   

7.
熊和平 《教育科学》2005,21(3):36-39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作者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读出新意。  相似文献   

9.
乔新 《江苏教育》2022,(65):37-40
检验文本特质是否被学生内化的重要标尺,就是看学生是否形成语言经验。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用过程中进行多种心智活动:在类推、创生中丰富思想性经验;在体悟、提炼中丰富规则性经验;在判断、推导中丰富逻辑性经验;在模仿、迁移中丰富技巧性经验;在移情、共情中丰富情感性经验;在行文、润饰中丰富审美性经验。学生只有将“言“”思“”意“”象”结合起来,才能在“言语经历”中不断地形成、积淀“语言经验”。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作者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语感品质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可见,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读出新意.  相似文献   

11.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1.创设生活情境,渲染课堂气氛;2.消除打破神秘,师生平等对话;3.朗读方式多样,调动阅读兴趣;4.学生边读边思,提高阅读质量;5.厚积薄发源于积累。  相似文献   

13.
扇国军 《天津教育》2021,(7):98-99,102
近年来教育在逐步改革,在课程改革的当下,教育部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创造高效课堂。教师要适应这种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参与学习、探究学习,要相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创新和发挥。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任世江 《历史教学》2005,(12):40-44
  相似文献   

15.
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体验新课改,探索新方法,感受新变化。我们兴奋,惊喜,困惑,反思,但更多的是满怀希望,充满信心。作为柳州市课改实验样本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充满活力,呈现勃勃的生机,使学校跻身于柳州市课改的先进行列。一、建立灵活、高效、得力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理论学习、师资培训、教育体制、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领导,不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不行的。因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实施这样一个庞大而系统…  相似文献   

16.
课堂评价在教育学的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反馈——调节”的手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良好发展。因此选择和运用正确的课堂评价方式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教师及领导者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几种课堂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评价的新发展,在此对这几种评价方式做一探究,以便进一步的了解和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课标教材 推进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2日的《扬子晚报》,以“七城市名校长‘炮轰’高中课改”为题,报道了广州、天津、成都、武汉、重庆、武汉、南京、长春等七城市百余名高中校长,会聚南京研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结果。该报道的副标题“课改与高考的关系要尽快理顺”反映了与会者的心声。很多人也认为,高中课改的前景取决于高考。这种看法如果成为上下的共识,高中课改肯定失败。因为高考无法承载这样大的功能。高考也不可能解决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况且高考是“终端”,运行过程中到处梗阻,指望终端一次性处理好,显然不合理,也本末倒置了。  相似文献   

18.
19.
今年4月,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在鲁西南牡丹之乡的菏泽市举行,历时4天,近四十名高中历史教师参加。本次评选活动各地区市的优质课都是层层选拔、逐级推出的,集中反映了新课改给历史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本文试就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的评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学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改变。新时期对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改善以往落后的教学活动,促进体育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分析新课改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具体表现,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加以探究,以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