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积物粒度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物粒度是古环境演变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替代性指标,笔在中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对沉积动力环境的指示作用,介绍了粒度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在古环境恢复中的应用,最后提出这一方法在古环境研究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近20年研究成果,从古洪水事件识别、古洪水水位恢复、古洪水发生年代、环境考古等方面回顾了古洪水研究新进展。指出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主要趋势:各个学科之间交叉合作,使用多种方法重建古洪水事件,运用"3S"技术建立黄河流域古洪水计算的水力学模型,开展室内模拟试验的定量观测,古洪水沉积物测年方法的适宜性选择,加强区域间古洪水事件的相互对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泾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泾河干流和支流发现了三处现代特大洪水过后遗留下的洪水痕迹.通过对洪痕泥沙粒度特征分析,结合相关水文资料研究表明泾河流域的洪水含沙量以0.05~0.005mm的粉沙为主,泥沙分选性较差,在悬移搬运中流速对泥沙颗粒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泾河洪水泥沙主要来源于中、上游下切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尤其是支流马连河流域,是流域治理的重点区.可为本区域的防洪减灾、工程设计及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确定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学方法及古洪水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事件,也是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之一。古洪水研究的关键是古洪水事件的判别问题。山区河流古洪水产生的平流沉积在沉积层理、沉积体形状、颜色等沉积构造和粒度、分选性、矿物组合等沉积结构方面具有可识别的标志.在洪泛平原区,可以通过对古溃口扇、古漫滩沉积和河道内古平流沉积的识别来确定古洪水事件.利用多种方法对古洪水的研究已经在工程建设、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粒度来明确搬运介质的性质和能量,厘定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为沉积微相的划分提供证据,基于岩心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地区长7油层组的三角洲前缘及滑塌浊积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沉积环境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主要为典型两段式、三段式、两段夹过渡式及多段式的组合;水下天然堤微相有一段式和细粒高悬式;河口沙坝微相为高斜一跳一悬夹过渡式及两跳一悬夹过渡式;沙席微相主要为两段式;滑塌浊积岩主要为上拱弧形、低斜多段式、一段式和低斜两段式。C-M图以QR段(递变悬浮沉积)为主,整体反映河流(三角洲)及浊积岩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6.
洪水神话在很多古老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出现过,本文对古希伯来和希腊民族中的洪水神话从洪水起因、过程、结果及独创之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发现两个民族在洪水神话上的异同并分析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6):71-75
为了获取丹江流域万年尺度水文数据,对丹江河谷进行深入的野外考察,在上游竹林关段发现夹有四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采用"厚度-含沙量法"恢复丹江上游竹林关段四次古洪水洪峰水位,运用Arc GIS耦合HEC-RAS模型法恢复洪峰流量。结果表明,水位为404.4412.5 m,流量为8 570412.5 m,流量为8 57023 350 m3·s-1。在同一河段利用2010年7月现代大洪水遗留水位痕迹恢复其流量,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仅为2.91%,这充分说明采用该模型恢复丹江上游竹林关段全新世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准确的。研究结果使得丹江流域水文序列从数十年实测数据延伸至万年尺度,获取了全新世四次特大洪水水位和流量数据,对丹江流域的洪水管理、开发、治理、调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民乐县洪水河灌区自1999年作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试点以来,灌区骨干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得到了全面的改造,在节水和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洪水河灌区作为干旱、高寒地区的大型自流灌区,同时还肩负着维护植被、涵养水源、抑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经过多年的节水试点建设,该灌区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灌区沟渠建设的渠道化、硬质化,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超量农业用水也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借鉴国内外灌区建设的经验,提出在洪水河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该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该灌区构建生态灌区的原理和主要技术措施,以期灌区既拥有较高的生产力,又能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著名的“四渎八流”之一,颍河洪涝灾害研究是透视黄淮流域灾害史的重要窗口。文章以颍河下游杨湖镇河流阶地留存的古洪水滞留沉积物记录为切入点,全面梳理了黄淮流域商朝初期洪涝灾害史料,重点对古洪水事件的发生年代进行了考证,研究发现古洪水滞留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发生于仲丁六年(前1557)的一次特大洪涝灾害。依据洪泛沉积物磁组构的古流向重建结果推测,颍河下游河道经历约3500年的演化后,阜阳至入淮口段河道长度增长约33 km。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Cu、Zn、Ni、Cd、Cr、Pb、Hg、As等八种重金属总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主要污染物。方法:于枯水期利用户外助手软件GPS定位在派河干流上游至入湖口采样点采集土样,土样消解采用HNO3-HF-HClO4分解法,Hg、As利用普析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Cu、Zn、Ni、Cd、Cr、Pb利用固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运用Origin软件制图分析重金属总量分布,运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PbCuNiZn AsCr,从单种金属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As、Cr、Ni、Zn、Cu、Pb属于轻微等级污染,Hg、Cd的评价均值分别为753.86和5 537.3,属于极强等级污染;从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各点位均属于极强等级污染,其中,Hg的贡献率为11.89%,Cd的贡献率达到87.42%。结论:派河是巢湖Cd和Hg污染的主要输送支流之一,对派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应主抓Cd和Hg污染,降低派河以及巢湖Cd和Hg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大部分为咸水湖相沉积的烃源岩生成,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应用有机地球化学GC/MS分析技术,对采自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6口油井的原油样品进行了饱和烃色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样品正构烷烃分布完整,没有受到生物降解作用,在C20~C30内呈现明显的偶奇优势,Pr/Ph值非常低,在0.26.0.33之间,具有强植烷优势;在萜烷类化合物色质图中,伽马蜡烷相对丰度很高,具强升藿烷翘尾巴优势的典型特征;C27、C28、C29甾烷分布呈“V”字型,且以%甾烷为主峰,暗示其母质有咸水湖相水生生物输入。另外选取了甾烷参数C2920S/(S+R)和C29ββ(ββ+αα)评价原油成熟度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原油样品基本处于低成熟和刚成熟范围内。通过综合分析原油饱和烃色质图特征及各项生标参数,认为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原油主要为咸水、强还原湖相沉积的烃源生成。  相似文献   

12.
圆陀角位于长江北支岸线与江苏海岸线的交汇处,发育了典型的潮滩地貌,表层沉积物粒度变化记录了潮滩环境变化的信息。圆陀角附近潮滩yb2和yb3断面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附近潮滩表层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体现了粉砂淤泥质潮滩的沉积特征。恒大围垦海堤附近yb3断面表层沉积物绝大部分为砂,其呈现的砂质海岸特征是人类围垦和海洋动力分异的结果,即粗颗粒物质能适应高能环境得以沉积。3个断面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计算结果揭示,圆陀角附近潮滩属于淤积环境,仅在局部存在侵蚀的现象。圆陀角附近潮滩不同沉积区表层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的顺序分别是:海堤前潮滩>粉砂淤泥质光滩>互花米草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重心、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10年来黄河流域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人口不均衡趋势加剧.人口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并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下游地级市形成人口密度高的高集聚区,上游位于高原和沙漠的地级市为人口密度低的低集聚区,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密度空间趋同趋势减弱.自然因素奠定人口分布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变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牵引作用,其次是居民收入水平,而产业结构对人口变化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发育起来的裂陷型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位于华南块体与南海块体的洋陆转换带上,因此研究珠江口盆地的裂陷演化过程对探讨南海的成因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的断裂以NE向和NW向为主,把珠江口盆地分隔成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本文通过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发现其中NE向断裂呈明显的向海阶梯状排列的发育特征,控制着珠江口盆地从北向南的裂陷演化过程以及沉积构造迁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认为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远程和深部效应是阶梯状断裂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南海北部岩浆活动、张裂作用以及南部洋盆的洋脊跃迁等构造事件在时空上为连续、有序的构造事件,与深部地幔物质一边上涌一边向南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巫傩活动至关重要的道具,面具在南江流域禾楼舞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禾楼舞面具的制作和脸谱与其他巫傩面具进行对比,分析其在仪式中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发现禾楼舞的区别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浊漳河流域1996~2000年21个监测断面的枯水期 (5月 )、丰水期 (8月 )和平水期 (10月 )地表水采样分析 ,研究了其中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O3-N、NO2-N和挥发酚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较为复杂 ,但总体表现了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总体特征 ,这种变化主要与各断面接纳不同来源的污染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近40年平均地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长江流域107个测站1961~2000年逐日平均地温资料(0㎝),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长江流域年、季平均地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1)从年均地温来看,上、下游的地温升高,下游升幅大于上游,中游基本无变化。(2)从季节来看,春季上游地温降低,中、下游地温升高,下游升幅大于中游 夏季整个长江流域地温都降低,其中下游降幅最大,为-0.427℃/10a 而与夏季相反,冬秋两季,长江流域地温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以升金湖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剖面沉积物柱状样以5厘米级间距采样,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ICP数据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解析,以获取现代沉积记录及其与流域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代表性;聚类分析将元素按造岩、迁移累积型、强烈迁移型元素归为三类;大多数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