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是对经验转向的超越。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不仅描述、分析技术实践中的价值与规范,还评价了这些规范和价值,即涉及对哲学分析本身(元层面上)采取规范性立场。规范性价值论转向包含两种立场,即反映性立场和实质性立场。在现实中,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技术哲学应该重视"内在的善"的相关性问题,应该学会应对规范性价值论转向给技术哲学领域带来的挑战,而不是仓促地步入规范性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技术哲学的研究主题在"经验转向""设计过程转向""情境伦理学转向"和"建构主义的价值论转向"中演进和转换。各国技术哲学家通过聚焦具体技术(工程)案例、打开技术黑箱、分析技术设计过程、掌控技术使用情境、建构技术-社会的价值论体系等举措来研究技术。国际技术哲学发展的20年,是以经验转向为研究范式,以"情境技术"为"体",以"技术-人""技术-社会/自然"为"翼",在"转向"中发展和建构自身。  相似文献   

3.
"价值"(value)的原义是"掩盖、保护、加固",实质上是表达人类精神求索活动的内在性与目的性,"价值"的本质不在于对外物的需求而在于人类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确认."人生"才是"价值"的本质,对人生意义的求索与反思才是"价值哲学"立论的根本.一般价值论研究因在研究对象、方法与观念上存在缺陷而陷入困境,因此应建构具有人学底蕴的"人生价值论",以"人与世界"的追问方式探索价值本质,扬弃"主客二分"的认识模式,努力实现人生哲学与价值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4.
技术价值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实践上讲,开展技术价值论研究是技术实践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讲,有助于开创技术价值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深化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开拓价值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高校哲学教育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突破“经典时期”的困境后实现了其“经验转向”.经验转向过程中,在现象学的酶促下技术哲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倾向.文化转向后的技术哲学从一个文化的多元视角来开启技术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技术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影响进行双重聚焦,从细节上描述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提供解决技术社会问题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的对象和任务看,价值论在哲学原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象为哲学的价值导向功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追求使命。价值论在哲学原理体系中的作用,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基础和功能,强化了哲学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提升了哲学的时代感和现实力量,丰富了哲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技术价值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实践上讲,开展技术价值论研究是技术实践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讲,有助于开创技术价值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深化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开拓价值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高校哲学教育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价值的核心是人的生存问题,哲学是人关注自身生存之需的一种精神活动,对价值问题的思考决定了哲学的品质,也决定了哲学的命运。人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从来都是价值主体,承认外部世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不是为了确立"自然中心",而是为了培育和提升"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自觉。马克思哲学的灵魂和活力是价值论,关注的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由是而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价值本质论争中,无论以李德顺先生为代表的主客关系价值论,还是以赖金良先生为代表的"人道价值"论,都处于不断深化和发展当中,且在某种意义上正逐渐合流.主张主客关系论的并不反对人道价值的确立,只不过在他们看来人道标准就是满足人各种现实的需要;主张"人道价值"论的也不全然反对主客体关系价值的存在,而只反对把人理解成纯粹经验的存在,希望从人本身树立起能够代表人类尊严的超经验的价值标准.因此,当代哲学价值论的分歧实质不在于是否同意主客体关系的思维方式,而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主体性,它昭示着未来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德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哲学价值论在19世纪末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心理学背景.布伦塔诺和文德尔班在哲学价值论的开端上形成了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对比,表明对价值的哲学探究与心理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价值哲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文学理论的基座长期以来安放在认识论上,故而将文学视为对生活的认识就自然会产生出文学本质论及其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文学也就成为人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从而忽略了人类主体的心理精神需求及其需求的表达和满足与客体对象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属性之间所建立起的价值关系及其文学价值意义。因而文学理论体系的基座应该是建立在价值论上,应该重构文学价值论基座而使文学理论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相对主义学批评坚持多元主义的批评立场,其价值判断是个体主义的。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致学批评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在以人的群体为价值主体的基础上,以是否有利于人学实践作为学批评的根本尺度能够有效地确立价值评价的依据和解决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展批评的人学实践不仅是一种哲学式的选择,它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学习科学杂志》2013,22(1):127-128
Two important educational goals are helping students master new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skills, and helping them become effective thinkers and learners on their own. The books to be reviewed here are relevant to both of these goals. Mental Leaps, by Keith Holyoak and Paul Thagard offers a number of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analogy. The second book, Engines for Education by Roger Schank and Chip Cleary, is more directly aimed at educators in its proposals about effective uses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After summarizing the two books, I will consider their implications and value for educators attempting to facilitate conceptual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skills in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傅敏  王亚斌 《教育研究》2021,42(4):74-81
经验德育是研究者通过对杜威经验德育思想的提炼和阐发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相比同源于杜威哲学的生活德育,经验德育显现出落细、落小、落实的学理优势.从价值本性来看,经验具有价值嵌入的内在特征,它与个体道德成长相互缠绕、双向建构.经验德育强调立足个体的现实处境和经验生长方向理解道德及其评价,它的起点是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中的亲身实感,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意向化的行动和反复价值体验,逐渐在道德意识深层形成价值自觉.经验德育以经验为核心促进个体的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经验德育实践需要观照学生的价值世界,以提升价值判断力为核心任务,以日常价值事件为内容载体或契机,以基于主体间交往的价值引导为主要方法.经验德育蕴含着鲜明的价值立场和实践向度,只有学生以“当事者”的身份和心态去体验、思索那些价值原则在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才能不断提高其价值判断力和价值自觉,学校德育才能真正摆脱目前困境而获得其自身的价值确证.  相似文献   

16.
价值或价值观问题是现代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人生问题,这个问题构成了对国内价值哲学的有力挑战,力显出国内价值论研究长期存在的价值的工具性定义和本体论承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了人们在价值问题研究中囿于认识论框架,从经验的知识的角度说明价值又让价值一词负荷终极关怀汽造成的混乱和困境。要正确而深入地解析人们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困惑,使价值论研究有一个新的拓展,就必须有价值问题的生存论自觉,重新解释“实践”并以实践概念所体现的生存现象学方法来透视价值,如实地把价值看作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生发的生命和文化现象,看作是人的现实生存与理想生存、有限的个体与无限的族类之间的历史性的辩证关系亦即人的自我超越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状态,“三个代表”深刻的价值论意蕴就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要,并通过这一切来实现人的最根本利益——亦即人的最高价值——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言语技能的形成,不仅有赖于教学,而且还依赖于社会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把语言知识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建立在文化习得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掌握根植于语言之上的文化,从而提高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发展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概念重建之后,课程被化约为作为语言样态存在的"符号表征",其涵括的"符号潜能"和语言意蕴得以彰显,课程语言问题由此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并促使整个课程领域发生"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课程研究从科学语言时代迈入诗性语言时代,呼应了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范式转型,其主旨在于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和观照课程主体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