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 ,我们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通过恰当地运用积极的期望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通过恰当地运用积极的期望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真实的爱所导致的学生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顺利成长。实践证明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与教师的期望和激励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确定期望目标,运用期望效应对其进行激励,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相似文献   

4.
以某中学七年级40名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各2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方法,探究初中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比较优等生和后进生在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初中生能广泛使用部分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优等生和后进生在猜测策略和自我激励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优等生更乐于使用自我监督、上下文、广泛阅读、归类、合作学习等策略,后进生更乐于使用寻求帮助策略。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种种原因导致成绩滞后、行为不端,被贴上了后进生问题学生难教学生差生的标签,成为老师心里的死结。但我们老师了解他们吗?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习能力的有差异,教师对后进生与优等生的态度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朱永湖 《班主任》2001,(8):11-12
"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已不是陌生的概念.它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通过实验说明一个教育原理:由实验者提供的某些学生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会引发教师对那些"平时受教师歧视和贫穷家庭儿童"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期望和爱的关注中按教师的期望来塑造自己,从而发生中等生乃至后进生取得较大进步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学生争先;也要帮助后进生过关。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多关注后进生、厚爱后进生。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的,因为优等生各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令人满意;而要厚爱后进生,却往往不...  相似文献   

8.
支招一句话     
傅建林 《湖北教育》2009,(10):30-30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因先天素质、生活背景、个性爱好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智力结构与认知方面的差异。给后进生“开小灶”,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辅导差生”,是为了因材施教,有效地缩小他们和优等生间的差距,实现人人成功的教育理想,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对优等生“开小灶”,即我们常说的“辅导优等生、特长生”,近似“精英辅导”模式,也是在承认不同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优等生、  相似文献   

9.
贺艳 《中国教工》2010,(10):37-37
案例: 进入高三学期后,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座位让班主任贺老师颇为头疼。为了不落下每一个学生,贺老师曾试过让优等生与后进生同坐、优等生包围后进生、学生“自由组合”等方式,但部分学生的听课质量依然不高,成绩进步不大。  相似文献   

10.
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永远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去交流,在同一个班级里,无论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而后进生与优等生相比,后进生更是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的扶持和关心,这样才能结出灿烂的硕果。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状态学生争先,帮助后进生过关。笔者认为,尤其要对后进生施以厚爱,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教师容易做到的。因为优等生的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对任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良性刺激。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因为转化后进生不仅费时费心,而且后进生的应试成绩常使任课教师在教学质量评比中吃亏。一些教师为此在情感上疏远后进生,甚至把他  相似文献   

12.
周婷 《华章》2012,(28)
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相似文献   

13.
唐洪花 《现代教育》2014,(2):117-117
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接受能力不同、掌握的知识也不同。所以,任何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优等生和后进生。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天生的。对染有不良习气的学生,只要做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只要教育者本身具有足够的耐心,是完全可以使他们发生转化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优秀教师向我述说他的教学创新.在他的班级里.学生被化分为三个群体: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老师对待这三个群体学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优等生放、中等生导、后进生扶。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而优等生因为学有余力,老师则充分放手给他们,让他们去接触更高深的东西。对于布置的作业,老师也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等级相应选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素质教育应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首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优等生和后进生学习差异的表现:认知因素,动机因素,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对后进生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提倡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状态学生争先,帮助后进生过关。爱护优等生,是大多数教师容易做到的,因为优等生的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学习成绩,都能让任课教师感到满意。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哺育,这往往不易做到。因为转化后进生不仅费心费  相似文献   

17.
周建洋 《教育文汇》2010,(10):26-26
如果把一个班级看作是一个“人”字的话,那么后进生和优等生就是支撑这个“人”字的两条腿——优等生是先迈出去的那条腿,而后进生则是将要迈出去的那条腿——今天你是优等生,明天他是优等生,一个班的优等生与后进生就像一个人前后跨出的两条腿一样,优等生和后进生不时交替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班主任对于后进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较为重视,并且积累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转化后进生的经验,而对优等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却相对忽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好学生,其政治思想方面也是好的,所以造成了忽视优等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现象。但据调查,优等生同样存在着思想问题,有的甚至比后进生更为严重,这应当引起班主任的足够重视。一、优等生的不良思想及其表现优等生的不良思想及其表现,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人们超越限度的赞扬,使他们滋生了特殊的优越感,优等生学习成绩好,不论在学校、家庭、社会,常常受到赞扬,还时常让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一、面向全体,提问要有广度新课程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样我们在设计所提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所以在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所提问题能尽量适合每一个学生去思考,注意提问的广度.不能为了能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把问题仅仅让优等生来回答,冷落了后进生那个群体.我们在提问时可以出现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如进行一些演示实验前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前一个问题交给后进生,后一个问题交给中等生,再让优等生对中等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修正.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学生情绪自我知觉与教师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情绪熟悉程度的差异,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MOS-SF)由106名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并改编指导语,由58名任课教师分别对其对应的学生进行他人评定.结果表明:(1)在PMOS-SF的所有分量表上,教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熟悉性高于中等生;(2)教师关注优等生愤怒-敌意、紧张-焦虑、精力-活力等具有张力性的情绪体验;(3)教师关注后进生迷惑-混乱、抑郁-沮丧、疲劳-迟钝等具有退缩性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