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百年前,胡适等想借助杜威这杆大旗,作为外来的杠杆帮助撬动中国的新教育改革。杜威访华推动了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形成,由此实用主义教育话语深入中国的教育改革语境。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兴趣推动了中国民间性的教育改革活动,从而造就了一些经典的教育改革和试验事件。杜威热在华持续了五六年,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杜威式教育改革和实验屡受挫折,杜威热迅速退潮。站在杜威访华百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来审视和反思,可以看出,对杜威思想的误解和误用始终存在于杜威热的兴衰过程。  相似文献   

2.
1919年至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大师约翰·杜威,应其中国弟子之邀,对当时正被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进行了为期约两年三个月的访问。杜威访华,并非仅仅是中国学界和教育界一边倒地去主动接受西洋文明,相反这一文化盛事是在双向交流(two-way communication)的路径下完成的。关于杜威是如何影响民国教育,学界已多有论著。值得注意的是,在访华之后,杜威本人的思想观念也因其中国之行而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相较于前者,此一议题相当长的时间内乏人问津。在此文中,笔者主要依据杜威的相关著作以及其他学者研究杜威的论述,力图解析杜威的中国之行是如何塑造(shape)他对文化多元性(cultural diversity)与民主政治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五四期间,杜威和罗素的在华经历和学术活动表明,他们均对中国的学术事业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们二人的在华际遇却迥然相异。其中,杜威、罗素各自学说对中国的不同影响、改造中国社会的不同主张,以及哲学思想的大相径庭,是造成二人在华不同际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1920年代初期,将杜威称作国际主义者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毕竟,那时他业已到访过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和中国。在所有这些地方当中,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两年两个月——并且书写最多的也是他在中国的经历。令人遗憾的是,太多的文献都在讨论杜威如何影响中国。本文将聚焦于"中国是如何影响杜威的"这一问题。特别需要指明的是,本文解释了杜威构思经验(提供了一个他称之为"经验形而上学"的名目)的过程,以便弄清杜威是如何体会他自己的访华经验的。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杜威、孟禄、克伯屈、麦柯尔等一批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受邀访华。他们来华后,在中国高等教育界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把北高师和南高师作为教育学术活动的主要阵地,促进新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传播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高等教育界的学术思想交流,同时也促进教育社团的蓬勃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学术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术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学术年谱是以年月为经纬,全面叙述谱主一生学术研究的传记。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立足相关史料,考证胪列谱主一生的重要经历、学术活动和学术业绩,编撰了南国农先生学术年谱。南国农先生学术年谱起于谱主生年,终于谱主卒年,按时间顺序,依客观性、整体性、连续性、迭代性等原则,采用简明的平叙体学术年谱叙事体例,以期系统描绘谱主的学术生涯,呈现其学术思想发展脉络,总结其学术贡献,为开展南国农先生和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学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历史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7.
单中惠 《教育史研究》2002,(1):73-80,90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在中国访问和讲学两年多时间,其在近代中国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西方教育家。就哲学和教育两方面来看,杜威在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方面,本文试从杜威教育思想在他访华前的传播,杜威的中国之行、师承于杜威的近代中国教育以及杜威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解决杜威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与其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高师)与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结缘甚深.北高师积极参与两位西方教育家的来华活动,成为杜威、孟禄在华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师生们积极译介其思想,践行其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北高师成为中国新教育运动的一支生力军,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9.
杜威在五四运动前后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与教育的民主化进程。他直接参与了1922年新学制与新课程改革,以及新教育改革。在中国面对启蒙与救亡两大历史主题的紧要关头,杜威的选择是:以启蒙为目的,为救亡而努力,像中国人那样思考,追求东方教育民主。在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大思潮的对垒中,杜威选择了"第三哲学",由此促进了中国式自由主义的发展。杜威的民主思想和教育哲学与我国百年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存在内在联系。杜威依然"活在"今日中国。创造性阐释杜威对我国在信息时代实现"东方启蒙"和"东方教育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相似文献   

11.
1920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就"是否应保持独立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展开了激烈论争,时值美国教育专家杜威、孟禄相继访华,南北各派学人借机争夺二人以壮本派声威,谋求中国教育变革的龙头地位。不同的学术团体和个人推动、接受或抗拒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变革的背后,牵连的是民国教育界各种派系的人事关系和学校存废、发展方向的现实问题。杜威、孟禄访华期间的许多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各方力量的较量和势力消长,以及学人矛盾对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杜威访华前,胡适已在大学文科、教育学及中小学领域发起新文化教育运动。遭遇困境时,胡适正好有机会将杜威请来,从而可借杜威之力壮大新文化教育。杜威希望中国教育界从军阀政治现实及中国社会进步出发,自主探索新思想,发展新文化教育;胡适却选择回避政治现实,建议杜威讲述其教育及社会政治哲学中的实验主义思想。但教育界还有李大钊在传播可使中国社会获得政治新生的马克思主义。为继续引领新文化教育,胡适挑起思想纷争。杜威受场域关系限制必须宣传实验主义,他对中国政治的务实关注及对社会进步的期望随之被过滤,因而未能影响新文化教育。从新文化教育场域关系及思想纷争入手展开考察,可为教育理论界的杜威访华研究开拓历史社会学进路,揭示诸多被忽视的重要史事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中国的教育开始全面走上现代化的征程。中国教育观念在从古典向现代转化过程中 ,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其中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影响尤其不容忽视。胡适曾说 ,自从中国和西洋文化接触以来 ,没有一个外邦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像杜威这样大。北京大学教授吴俊升在《增订杜威教授年谱》中说 ,中国教育所受外国学者影响之广泛与深远 ,以杜威为第一人 ,杜威所给予国外教育影响之巨大 ,也以中国为第一国。但是 ,在建国后教育领域内清算资产阶级思想流毒的运动中 ,杜威的教育思想成了重点…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者对杜威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自1919年杜威访华,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来,杜威就从未走出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学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杜威研究高潮。杜威研究的领域明显拓展,研究的成果明显增多,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杜威(Dewey.John),这位世界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哲学家于1919年4月抵达中国,在华活动了二年零二个月的时间。如何评价他的这次活动?在当时和事后,褒贬不一。解放后,国内的评价持完全批评的态度。全面客观地评价杜威在华的活动不是本文的内容,本文仅通过考察杜威在湖南、湖北两省的活动,得出杜威讲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进步作用的结论。何谓进步作用?所谓进步作用均应就一定历史阶段而言,在某一历史阶段中顺应历史潮流,或多或少能推动历史潮流的向前涌动则称之为进步作用。五四时期,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专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一般来讲,并非反动,恰恰相反,在唤起人们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闸门方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方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思想曾是一种在近代中国传播极广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缘故,杜威教育思想受到了十分严厉的批判,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也成为学术禁区。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学界开始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了重新评价,并使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得到了深化,这从一个方面具体反映了中国教育70年的深刻变化和重要发展。事实表明,没有改革开放,我国教育学界就没有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重新评价,也就没有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深化。展望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未来,我国教育学者应努力把新视角、新资料、新观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兴趣论题是杜威与实用主义力求在旧教育的刻板教条与新教育的浪漫随意之间持守中道,将客观与主观、实践与思考、潜力与现实两方面融会在一起培养孩子品格的"居间"之道。然而进步主义教育的实践陷入社会改良方法论上的"内在否定主义"。如何将抽象的二元对立的原则变为简易可行的教育,这不仅是杜威的困惑,也是此后教育改革的困惑。本研究将杜威的文本置放在其学术脉络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其实践的来龙去脉之中,结合社会变革的背景进行仔细的考察辨析,挖掘呈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社会改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讨论思想批判、科学实验、社会改造及其落实于教育之中的可能与限度。  相似文献   

18.
当杜威于1919年抵达中国的时候,在他的哲学立场和儒家传统之间进行公正平等对话的时机尚未成熟。彼时,杜威声名鹊起,而儒家传统却急剧衰落。杜威受到了当时领军学者的热烈欢迎,而同时"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正流行。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大国,儒家传统也再次复兴。杜威和孔子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儒家的道德自我修养理论可以补充杜威的教育方案,而杜威的积极学习策略则可以填充儒家与科学和技术教育之间的鸿沟。杜威在中国的系列演讲中就曾经涉及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行”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杜威与中国”的研究中,研究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杜威对于中国的影响上,教育领域的研究更是如此。事实上,杜威与中国教育的关系并非是“有来无往”,不只是杜威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而中国教育对于杜威不存在反动。从1919年春到1921秋,两年多“中国之行”,促使杜威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转变。考察“中国之行”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加客观、准确地揭示这段“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杜威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教育影响为最,杜威的访华为其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在胡适等人的努力下,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最终形成了一股对中国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潮。通过对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早期历史的考察,总结出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当今我们学习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