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是浙东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一代史学家中,有作为的大多出自浙东,其主要标志为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在顺治年间开始形成,先后连续四朝,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延采、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杰出的学人。清代浙东学派继承、发展了浙东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成为富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学派。  相似文献   

2.
民国史学受清学影响,也受宋学特别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此在"七七事变"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典型的史学家与史书是陈垣先生及其所著《通鉴胡注表微》。陈垣早期学术受清学影响较大,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抗战爆发后,学术方向转变,由清学转向宋学,通史以致用,撰著《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和《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论证其爱国思想;抗战后期,始撰《通鉴胡注表微》,立足抗战爱国,发掘胡三省《通鉴》注中微言大义,陈古证今,论证国家至上与秉持民族大义的道理,由考证以通义理,重节义,为学经世致用,济物利民,重视文献、掌故与考据,以清学考据为工具,以南宋史学为归宿,使陈垣抗战史学得到了一个完美总结。  相似文献   

3.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们以“事功”为出发点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特别是明清学的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总结他们的史学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现实意义。本试图从他们研究历史的出发点、所坚持的历史进步论、呼吁史学体裁的变革及主张六经皆史、注重发挥义理的观史之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他对史料采择、史学编纂方法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历史观上,他在重"势"的同时,强调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学的功能观、特征观、真实观、质文观和演进观五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浙东学派在文学思想方面的重要建树,形成了浙东学派独特的文学思想体系。作者认为,浙东学派除了在史学、哲学发展史上应享有重要地位,在文学理论发展史上也应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儒家思想,周秦及宋明先后辉映。宋明儒学,上承孔孟成德之 教,融贯儒释道三家之学,更臻于精微。以两宋来说,北宋诸儒,远绍儒家经典本义,讲天道、诚体,而归宿于孔 孟的仁义与心性;南宋干淳以后,学派三分,就是朱熹、陆九渊与吕祖谦之学。三家同时,但是不相合,就广义 的思想渊源来说,朱、吕、陆三家同出伊洛,而朱熹承受小程的规模,又融合周敦颐、张载等人,主"格物致知"、 "即物穷理",集两宋理学的大成;而陆象山则心印大程,其高明处也像大程,主明心见性、明辨义利,以开发 "本心"为主,深深影响明代王阳明的心学;而吕祖谦的学术,本有家学之传,又兼传关学,究心中原文献,重典 章制度、历史与事功,成为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师。 学问与德行的成就,必须师友的切磋夹辅,否则必"孤陋而寡闻",甚且愚顽不灵。朱、吕、陆三人学术虽然 有异同,但是私谊却非常笃厚。考朱熹的交游,当以吕祖谦最为亲密。笔者在1985年著有《吕东莱之文学与史 学》一书,略提吕氏的师友朱熹,只是限于篇幅与内容重点,未曾详述他们两人彼此的交谊。 今考朱吕的交谊,诚属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哲人相重的显例。征文考献,草撰本文。首先论述宋代理学的 渊源,以明宋代理学的背景;再来简介朱吕的生平;其次考述朱吕的交谊,由初识  相似文献   

7.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自古为“文化之邦”,宋明以后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文化繁荣,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宋时期,这是浙东学术的草昧时期。  相似文献   

8.
蒙文通1930年代任教北大时,曾与陈寅恪有过面谈,且主要涉及宋代史学问题。陈氏强调北宋史学成就,蒙文通则推崇南宋浙东学派。观点分歧的背后实际暗含当时中国史学建设的根本问题,同时还牵涉傅斯年和朱希祖两人。傅斯年主张对史料做纯粹客观研究,朱希祖重视社会科学的综合应用。蒙文通对浙东史学的推崇与傅斯年的“新史学”形成鲜明对比,也有对蜀学的重新定义,更代表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另一面相,对矫正今日史学的“碎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黄溍是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亦是生活在浙东婺学盛行的义乌学人。因此,黄溍的诗话思想、文学理念、政治心态和交游情况无不渗透着与浙东婺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他的雅正精神与"婺学"思想更是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元代学者对与浙东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仇兆鳌是浙东学派的重要成员,杜诗研究的集大成者,但是,对仇兆鳌及其集大成的杜诗学著作《杜诗详注》的研究始终没有真正展开。以仇兆鳌自著年谱、地方志等资料为依据,勾画了仇兆鳌思想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