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职校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职校德育课教学回归生活是指德育课教学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职校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职校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最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整合。让职校德育课教学回归生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设民主课堂、强化运用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职高德育课与专业课脱节的问题,以烹饪专业为例,根据烹饪专业学生特点,依据烹饪专业职业素养要求,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通过学生搜集、提炼、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课“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在活动中内化职业道德规范,生成职业素质,提高德育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实践性教学形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课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影响、陶冶情操的一种重要教育途径和方式.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性教学是实现有效德育的手段.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实施实践性教学,如何使德育课生动活泼、接近学生、接近现实、接近生活,从而使德育课的理论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成云 《时代教育》2007,(10Z):75-75
新课标强调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本着面向成长着的学生、面向成长着的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完成建构。这一特性决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围绕学生面临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炼方法中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职德育课程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就中职德育课回归生活,提高德育课实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通过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方法实现变革,引导中职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成长,促使中职生学会生活,从而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对当今中职德育课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显示:学生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多方努力,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7.
德育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校风。学校要以德育课为突破点,深入推进德育工作:紧抓养成教育,丰富评比项目;开设心理咨询,加强心理辅导;运用情境手段,达到教育目的;关注家庭教育,开设家长学校;多形式多角度,创新德育课程;沉浸式社会实践,拓宽德育视野。  相似文献   

8.
针对职高德育课与专业课脱节的问题,以烹饪专业为例,根据烹饪专业学生特点,依据烹饪专业职业素养要求,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通过学生搜集、提炼、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课“来自生活、回归生活”,在活动中内化职业道德规范,生成职业素质,提高德育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封银曼 《教师》2011,(28):10-11
中职德育课程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就"中职德育课回归生活,提高德育课实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通过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方法实现变革,引导中职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成长,促使中职生学会生活,从而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培养“四有”新人不可或缺的环节。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课成效不够理想。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是德育教育工作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德育课教学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等四个方面。拙仅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高校管理要从意识、体制、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德育课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德育课教学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本教育是一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它正在走近大学课堂.而目前高校德育课教学仍然是一种师本教学模式,且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生本教学的改革.高校德育课走向生本要实现教学观、教师观、学生现、教学评价观的转变,从而形成生本德育课堂.完成德育课教学目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懂得做人和为官之道,树立以清廉为荣,以腐败为耻的观念,从思想道德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做一个诚实公正,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实践中应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历史知识教育等入手,利用高校优势,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有重点、分层次以及运用正反典型,在两课教育中渗透廉政反腐内容等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  相似文献   

13.
高职德育课存在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教材格式刻板、教材内容滞后、学生厌学等问题,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运用案例教学法应遵循适用性、完整性、趣味性等原则。在具体应用中,主要包括课内讲评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从该环节的实施过程到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困难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难免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白白浪费师生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阐述德育课实践环节内涵、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德育课践教学环节中现存的问题,并力图探索突破这些难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类课的核心课程。要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应针对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状况,并结合道德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对高校德育状况的满意程度是评价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的重要标准。调查表明,大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满意度较高,高校德育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同时也存在德育形式枯燥、内容不吸引学生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上的重智轻德,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缺乏层次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不强,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dialogue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justify their viewpoints on a moral issue. A curriculum unit for dialog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8th grad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final lesson, students discussed a moral issue and then wrote an essay o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who made more value-related utterances during the discussion also referred more often and more explicitly in their individually written essays to moral value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content of students’ dialogue is important for their ability to substantiate their opinion on moral issues with value-laden argumentation. Approaches to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which dialogue is a central element should, therefore, pay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 validation of ideas in student dialogue.  相似文献   

18.
范辉  王玮 《高教论坛》2004,(6):176-178
随着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新的就业体系的重新确立,各高校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使许多大学生最终确立了不正确的择业观念。切实重视并加强高校德育教育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助作用,才能帮助大学生最终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本文笔者正是基于此,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阐述了高校德育教育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所能起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知识课,同时也是一门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心扉,抓住并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德育课,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这门课程不仅仅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的能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