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陈晖墓志》释文中有大量文字讹误,实为未通典故、误释异体字、未识字形等原因造成。结合历史文献及墓志拓片,纠正其讹误之处,指出释读错误原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便使这通宝贵材料得到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2.
豆卢愿乃唐代中期人物,其墓志今人可见。通过解读豆卢愿的墓志发现,豆卢愿乃豆卢灵昭之子、豆卢瑑之曾祖。另外,"过期不葬"现象在豆卢愿墓志中也有反映。唐代"过期不葬"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但唐代人对"过期不葬"大致都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3.
唐代碑刻文字众体兼具,讹俗满目,给文字释读带来很大困难。唐《□士华墓志》兼杂篆、隶、楷多种字体,个别文字形变怪异,加之各家所据拓片完整和清晰程度不一,其录文质量参差不齐,文字缺误问题较严重。依据精善拓本,辑合校勘并补正已有录文中的文字缺误凡16例。提高碑刻文字释读准确度的方法大致有五:注意利用不同版本的拓片;注意区分同形字;注意利用碑志文字讹混通例;注意考证人物典制;注意利用碑志行文体例。  相似文献   

4.
<正> 《临川先生文集》中,碑文墓志有128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与其他散文家不同,王安石没有写过专门的人物传记,因此,对这128篇专门写人的碑志,我们不妨视其为是一种特殊的传记文字,是王安石记叙才华的集中表现。 由于王安石为人刚直孤峭,不媚时俗,不苟作碑志,故他的这些传记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胡君墓志铭》有云:“取吾素知者为之志而铭之。”又如《太常博士郑君墓表》为其外姻朱介之的丈人郑诒而作,因了解不多,王安石为此还专门作了询问调查。这些都是明证。正  相似文献   

5.
宋代墓志文献以碑刻为载体,集中使用了有关人物品评、亲属关系称说等词义范畴的复音词,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具有语料和文体载体的特殊性。从音节数量、词性、结构、语义、使用频率和沿用情况等对其整理和分析表明,宋墓志文献中品评人物首重品性和情感,其次才能和相貌,相貌类评价用词基本上用于评价男性的相貌神采;人物品评复音词在语音、结构、语法属性方面符合汉语复音词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漓江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一套文集,共八本。我非常感谢漓江出版社的李朝晖先生和郭金珠老师,他们为这套文集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我的感激之情远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是"文集",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的"文""集"起来,自然就包括了以前已经散见于一些旧作的文字;但是,更多的是没有发表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村北城滩古墓群先后出土了五方隋唐墓志,都记载了乌兰城和乌兰县,为研究中古时期的乌兰建制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这五方墓志中,有两方是块砖,现藏于靖远县博物馆;有两方原石已佚,但《定西文物概况》中抄录了部分文字;有一方藏于私人之手,经过笔者辗转寻访,有幸得睹墓志照片。本文将这五方北城滩出土的隋唐乌兰墓志汇总起来进行考释,尽可能准确地抄录墓志文字,并且考察了乌兰城、乌兰县的建制演变,乌兰县治的地理位置,以及敦煌氾氏东徙乌兰等相关问题,希望能够推动丝路北道与靖远地方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空间的历史即人的空间经验的历史。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明遗民的文集,可以读到大量记述他们的空间经验的文字。文章以顾炎武的文章为个案,从空间角度切人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考察作为空间现象的明遗民群体。试图说明,明遗民虽然积极地参与了空间之自然维度与文化维度的重建,但是却被传统的士大夫伦理禁锢于前明的时间维度中,这正是其生存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代张文俱墓发掘报告》中公布的墓主《张文俱墓志》,其文字隶定有不少阙误,文章对照拓本进行重新释读,校正了原释文的阙误,并疏通文字,以利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洛阳一带出土了数量空前的汉唐碑志,并陆续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齐运通先生多年来广泛收集散落民间的墓志,选取精品,编为《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一书。该书凡收墓志444件,其中以唐代最多,共371件。该书所收唐代墓志有几点特征:一、收入唐代正史有传的几位重要人物的墓志,可补充、纠正正史,如王宰、狄兼谟、崔郸等墓志;二、该书涉及唐代政治史的文献极其丰富,如李克用代北起兵时间、安禄山叛乱时的自身定位、王朝称指表达等;三、该书墓志包含有许多关于家族、婚姻、妇女等问题的珍贵记录,其中许多唐初显宦家族后人的墓志,留下了各自发展繁衍的记录;四、借助该书,可以发掘众多当时颇有文名而后世不显甚至湮没无闻的文士;五、保存了诸多书家的作品以及家世史料。该书中值得学者关注的地方很多,堪称七朝历史研究尤其是唐史研究的史料新渊薮。  相似文献   

12.
东晋南朝墓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主要是与墓主籍贯、婚姻、仕宦、爵位及葬地等相关的历史地名。墓志所载的历史地名,不仅有助于补充、核实与纠正相关文献记载,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判断东晋南朝的某些历史地理问题,如侨置与"土断"等。此外,解读墓志地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六朝士族政治、婚姻等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不无裨益。以南京出土的6方陈郡谢氏墓志为例,墓志地名集中反映的诸多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个六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3.
墓志铭,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多数成为"谀墓"的产物。而曾巩继承韩愈、欧阳修等人创作墓志铭的优良传统,主张铭以载道,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墓志铭的创作要"蓄道德而能文章",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他所创作的墓志铭正是其"蓄道德"的结果,曾巩的这种载道为铭的方式能够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曾巩认为墓志铭"义近于史",主张以写史的精神来创作墓志铭。在写作方式上,曾巩所创作的墓志铭不拘一格,因事设体,平中见奇,文采斐然。同时,曾巩在创作墓志铭的过程中,往往融叙事、说理、言情于一炉,含情于铭,情深意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唐代墓志作者研究的阙略,严重影响墓志研究的深广度。从作者角度来考察墓碑文文体,其丕变趋向大致是由雅趋俗的。  相似文献   

15.
《洛阳新获墓志》收录墓志183通,其中隋唐墓志115通,占全书总数近三分之二。这一百多通墓志,大致反映了隋唐书法基本面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墓志的书法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订正了前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6.
唐代墓志的不断出土整理,为研究唐代进士科状元的生平提供了重要史料。根据墓志所载,开元年间状元李昂为陇西成纪人,曾任吏部考功郎中等职;杜绾以下三世进入朝廷中枢;严迪祖贯冯翊,曾任郑州长史等职;李琚祖贯顿丘,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相似文献   

17.
裴恒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93-96,100
唐代墓志是研究唐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唐人从人世间到幽冥界的历史印记。从出土的唐代墓志可以看出,其涉及人物众多、资料丰富且撰写水平高,展现了唐人丰富的丧葬文化、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浓厚的门第观念。随着更多唐代墓志的出土及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唐代社会的认识将会更加细化,唐史的研究空间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罗昌繁 《天中学刊》2012,27(5):96-100
由于范党党人碑志的存世数量多于吕党,范党成员也在碑志中常常以受害者的口吻表达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的意向,加之范党党人碑志融入正史并随文集流传,在这样的史料记载下,使得后世读者逐渐形成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这一刻板印象。这一印象作为史家主体意识对史学研究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钱谦益的女性墓志铭,从中分析其夫妻观、女性观以及表现方法上的某些特点,并据以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钱谦益钟情于挚友性质的夫妻关系,反映出晚明文人渴求精神生活的舒畅,并且向往日常生活中无拘无束、和谐美满的身心自由。钱谦益弘扬女性的阳刚之气,鼓吹女胜于男的观点,则体现了他的政治焦虑和反思意识。钱谦益的自我抒情和借题发挥,以及顽固的尚古思想,使得他的女性墓志铭在颇具文学色彩的同时,又有难以避免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20.
历代墓志铭的不断出土,为历史和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然因年代久远,有些墓志铭因故受到损坏而致使铭文难辨,并因为整理者的种种原因而使得这些首次披露的墓志录文出现一些如断句、误录等错误地方,而有些地方亦存在较大争议,凡此种种均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