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影响地方政府信息资源配置效果的因素着手,构建出了一套地方政府信息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获得更加合理客观的评价决策结论,构建了粗糙集方法下的地方政府信息资源配置智能评价模型。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权重获取的问题,考虑了实际应用分析中的小样本数据特点,将决策表进行合理分块划分,以层次式计算的方式基于粗糙集方法逐步实现对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的客观求取。文末的算例分析和实验比较,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粗糙集智能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赵丹华 《情报科学》2006,24(8):1184-1187,1202
信息经济时代网络成为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本文以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微观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微观配置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开情境下科研资源配置水平双维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晔  孙巧萍 《科研管理》2016,37(7):126-133
针对我国科研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重复配置和过度行政化的问题,本文从科研信息平台的技术水平(技术维度)和科研资源的管理水平(管理维度)双维度构建了信息公开情境下科研资源配置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Linguistic 2-Tuples的多属性群决策评价方法及矩阵判断模型,并进而通过实际数据对我国科研资源配置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科研资源配置呈现技术维度较弱的特征,即当前科研信息平台的技术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科研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度既是权重最大的指标,也是当前科研资源配置中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信息使用的不便利性以及专家评审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我国科研资源配置水平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构造出反映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求出各年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值,并综合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西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多维透视国家信息化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先  王蕊 《现代情报》2007,27(8):66-67,71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存在着评价指标敏感性差、评价内容不全面等缺陷。为了准确判断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需要从多维视角构建国家信息化评价体系,即构建动态开放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和突出网络社会效应的评价,关注和推动信息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关注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斐  杜德斌  李恒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98-1205
科技资源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和结构,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区域各科技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历年来各区域整体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都有所提升,但空间差异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区域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优势是影响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BSC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企业整体信息化战略的有力实施.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评价是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引入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建立一套能够系统、全面、科学、有效地评价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8.
信息素养评价中的AHP方法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孝文 《现代情报》2006,26(10):47-50
提出建立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借鉴已有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构建了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得出指标体系权重,为开展信息素养评价提供了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9.
文章界定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内涵,分析和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年的统计数据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和分析,找出我国科技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上表现出的优势与劣势,为各区域制定科技政策和提升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迟国泰  李战江 《科研管理》2014,35(12):137-14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各种评价问题研究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果最终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量损失过大,则无论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都没有意义。通过将主成分分析方法与信息熵方法相结合,本文建立了最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测算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使用主成分方法与信息熵方法度量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测算模型,改变了现有研究中只考虑评价指标如何筛选而忽视筛选出的评价指标相对于海选指标的信息贡献,解决了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的测算问题。二是实例计算表明从海选指标中筛选出的评价指标保留了94.4%的海选指标信息。  相似文献   

11.
加强闽台科技资源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科技资源分为三个部分,即创新资源、竞争资源和潜力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指标体系分析福建和台湾的科技资源。根据对两个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劣势比较,阐明了加强闽台科技资源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封志明  肖池伟 《资源科学》2021,43(11):2147-2159
自然资源分类对自然资源管理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自然资源的科学内涵,通过追踪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了自然资源的传统与经典、学理与属性、法理与管理等分类特征及其发展。综述表明:自然资源分类聚焦于学理、法理和管理三方面,在学理分类上国内外保持相对一致性,但法理与管理分类上差异较大;现行分类存在体系繁多、边界重叠、交叉重复等问题。国际上,20世纪初期以前单门类或特定区域资源分类研究已相当深入,自然资源分类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1960年代以来,日臻完善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推动自然资源分类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地理学、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分类思想“群星荟萃”,尽管迄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但已构成自然资源学理分类的思想基础。在中国,自然资源分类研究大抵以20世纪50—60年代开展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为分水岭,单门类资源分类研究发展较快、综合分类体系初见端倪;系统性、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及《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问世为重要标志,尤以自然资源属性和用途的多级分类方法应用广泛。目前国内总体处于统一自然资源分类探索阶段,在政策层面已得到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有必要科学认识和厘清不同自然资源分类的特征与作用,以期对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化和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知识资源的无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兆良 《资源科学》2000,22(2):13-18
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是有限的,人类由于技术、经济条件所限,在社会一定时期内所能认识和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在人类历史中尤其从工业社会以来对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掠夺和损坏已至极限,出现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文章还论述了什么是知识,知识特点和作用。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作为人类智慧的成果知识也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能力是无限的,对所需资源的替代能力,以及改造已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所以人类反省过去,思考未来,不能无忧,也不必过虑。一方面要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另一方向要坚持从科技发展中解决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艳 《科技与管理》2005,7(4):134-136
网络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因素。在阐述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区别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试论网络信息资源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媚  朱晓峰  臧强 《情报科学》1999,17(3):337-339
本文在概括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概要地阐述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与内涵,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选、开发、组织管理、共建共享等,并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五项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信息资源战略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资源战略目标是一段时间内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所需完成的具体规划。因此选择制定信息资源战略目标时,需基于信息资源建设内外部因素分析、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战略总目标及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字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娜  陈朝 《情报科学》2006,24(8):1245-1248
自1994年“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引入中国至今,内容产业掀起了数字资源产业化的浪潮。文章从数字资源产业化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我国数字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数字资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期望能对我国数字资源企业的发展以及数字资源产业化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资源与现代资源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文祥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4):303-305,329
Modern outlook on resources is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premis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o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No. 1 concept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nforma-l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rib.is article conducts a synthetical research on them from infommf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s and linguistic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曹玉霞 《情报科学》2003,21(11):1188-1189
过去我们使用的各种数字资源都以一种零散的、孤立的状态存在着,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检索界面繁多且不统一,给读者利用数字资源带来很大不便。因此,本文笔者认为主要是对大量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并提出了理想的整合目标和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数字资源整合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