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亲作为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国家和民族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始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其本质就是拉近民族或国家间的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工具。本文以唐代和亲政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历代的和亲是统治阶级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政治活动。不同的是和亲能增进民族团结、缓解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彼此来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调和统治阶级间的政治关系、缓和民族关系、平息敌对和战争,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而出现的,我们必须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包括非赢利组织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社会支持与保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及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从唐代郊祀活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出发,集中论述郊祀活动中关于唐代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政府诏令,赦,德音,推恩令所揭示的唐代社会生活的中心内容和变迁,拟从郊祀祭享这项重大典礼的角度展现唐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景观,以丰富和加深对唐代总体社会发展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于唐代科举所处的特殊社会政治环境,尤其是中晚唐以后的社会政治日趋分裂,使它的积极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唐代社会政治的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繁荣昌盛富强的一个朝代。它推行三大民族政策:羁縻制度、和亲以及茶马互市。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设置羁縻府州,起用少数民族首领,提任行政长官,管理本民族人民的内部事务。通过和亲,搭起民族大融合的彩桥,沟通中央与地方民族首领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茶马互市,搞活民族经济,开放边塞关卡,打开国门,搞活边疆民族地区与境外,国外的贸易,兼容并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综合国力,达到了治国安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西南地区的民族冲突频繁发生。从冲突主体看,包括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冲突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两大类型;从冲突形式看.包括经济冲突与化冲突两大类型。为了实现稳定后方的战略目标.两宋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控制措施.包括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两大类型。但是.由于民族冲突是建立在化差异与经济利益争夺基础上的社会冲突.因此,这些控制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冲突的发生。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民族冲突事件.成为该地区民族融合的前奏。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细致地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其放在特定的环境和领域中去认真地加以客观理性的分析研究显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确立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价值现的变化尤为复杂,期间充满矛盾和斗争。具体表现是旧有价值观体系严重阻碍变革,新的价值现体系极不规范。面对这一困境,社会应共同努力,以期尽快确立起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的建构需从以下方面努力:加强和密切人际合作关系;发掘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效用,对现有社会资本存量进行改造;利用制度创新增加现代意义社会资本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贾黎静 《考试周刊》2011,(29):46-47
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经济、军事、民族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河北地区具体的社会情况入手,得出结论:藩镇割据是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地方军阀与豪强地主相结合,在以破产农民为主的军士和大量内迁东北少数民族的支持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民族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一种“边缘”与“中心”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民族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折或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中社会结构的最突出特征是;一、新,旧社会结构要素的并存、矛盾、冲突,引发结构性社会问题;二、社会结构改革的非同步性、非同等程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三、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隐性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四、社会结构转型中结构性社会问题具有某些积极意义;五、由改革推动的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成效,是决定转型时期结构性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认同的转化,成为中国外交转型和变化的非物质性动因.中国面对国际社会时,如何展现一个积极的国家自我,进行印象管理和身份展示,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内在认知差异和张力,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微观社会互动内容.中国外交的目标维度包括权力、地位和价值三个方面,但三种外交仪式具有多重性和模糊性特点,中国外交在印象管理和身份展示过程中,需要契合话语与行为、政府与社会以及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致性;权力、地位和价值仪式的挫折会产生中国的情感反应,以及外交的管理策略调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微观社会互动研究,对于中国公共外交、国际形象管理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牡丹渊源较早,古人较重于其药用价值,唐代之后牡丹才开始大盛。牡丹在唐前不名于世。基于存有异名,资料阙失,花色单少等多种因素。唐代京城遍种牡丹并形成独特的风景观,寺院对于牡丹栽培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开始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本文系统地阐释了转型社会中产生非营利性组织的必然性,并对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个国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教育并将之视为共同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各国民族教育和国家政权之间互动关系的存在是必然的。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在明晰界说“民族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以这两个概念为基本主线,分析了中美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政权的互动关系,并从互动过程、互动结果和互动前景等三个方面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了学理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于苏联和西班牙民主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需要从转型战略、历史遗产和转型方式三个方面加以考察。选举顺序、衰败式后全能主义—威权主义制度遗产以及精英主导—协议转型方式共同决定了苏联和西班牙两国民主化过程中的民族问题。处理好民主化研究中的行动者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将成为推进相关问题研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唐代李姓的构成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李姓是由山东李姓、陇西李姓、诏赐李姓和其他李姓构成的。尤其是唐延诏赐各族人员以国姓,对冲破旧有的传统宗族观念,缓和民族矛盾,加速民族融合,健进民族认同心理的发展和中华一体观念深入各族民心,有着特殊的历史作用。从唐代的中华民族的新意识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大汉族主义还是民族分裂主义,都是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以期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这些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