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老师可谓用心良苦,以为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然,课前预习,弊端多多。其一,课前预习,常常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回答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这样,其实是把课堂上的事情转移到课外,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完成也是应付了事,质量难以保证。其二,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容易降低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生由于认知的限制,学习容易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2.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河南张衡一、指导读课文在讲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初读一下课文,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读书的训练,而且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分三步去读课文。第一步:要求先试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1坚持课前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并在课堂上主动交流、共同探讨。这样长期坚持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每篇课文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训练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每个环节也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使教师的"教"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我就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以学定教"。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参与到新课中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提前感知新课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新课的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其课前预习的习惯,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地理解新课内容,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检阅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有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预设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在作业环节布置预习任务,却没有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他们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两遍就算了事,导致课前预习起不到任何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让精彩从"头"开始. 一、猜谜语导入法. 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课题,既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益智、娱乐活动.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我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学生很快猜出是"太阳."我接着说:"对,是太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太阳有关的课文."这样在猜谜游戏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借着谜底直接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7.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顺利导入新课,能否让学生学好新课的关键.一个好的导入会使学生把心尽快收回,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导入新课.如教<开国大典>时,我先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式的影片,让学生体会到场面的壮观,有着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引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营造了轻松的气氛,达到了激趣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8.
进行语文教学,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重视课前预习  每当老师讲课,学生们还在云里雾中,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学生会学好吗?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让学生多预习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先看一遍,了解课文内容、中心、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写法,然后再由老师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方法。预习要分组,引进竞争机制。哪一组答得对,就给加分;哪一组答错了,就扣分。这样会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周晓兰 《小学生》2013,(8):80-8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我校研究"整合课时、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实验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小学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读通课文:1.边读边画指导学生认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  相似文献   

10.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应该说已经很久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老师的观念推陈出新,花样众多,使得有的语文老师盲目跟从,一步步走向误区,让人心酸."自主性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它蕴含三层含义:"学习"含义,就是要从课文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自主性"含义.就是学生存学习中自主获取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含义,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教他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自主性学习".但是由于不少老师的错误理解,一步一步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性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学习。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体会:一、培养合作能力要抓住机会1.检查课前预习效果时每节新课之前,一般先给学生出示几个预习提纲,将生字新词掌握,课文读通、读懂等任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将预习的成果在小组中予以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新课前对课文的自学.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课前预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布置好前置性作业,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虽然老师不能改变学生的天性,但能做到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尽量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催化剂,把不会的或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渠道去解决,这样才能更好提高英语课堂的时效性。如在学习数字twenty-one…thirty thirty-one…forty forty-one…fifty….  相似文献   

14.
教前设趣。魏书生说:"激发兴趣就是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上课是一种有目的的求知活动。多数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就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老师这节课要教我们什么?"的想法,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在每节新课开始时,从课文题目及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入手,设计一些悬念式的,情境式的、激情式的导言,巧妙地把本节教学要求告诉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沁园春·雪》(新教材第五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发现一个奥秘,大多数文人都喜欢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他的《白雪歌送武判…  相似文献   

15.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  相似文献   

16.
夏建平 《教师》2013,(14):67-67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1)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惰性,从小都没有一个良好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上对老师的新课内容会存在很多的知识障碍,学习往往变得被动,也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2)课上没有专心听课的习惯。我们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确实不高。他们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关系,课后我可以看书。抱着这种想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些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预习,这样,以学定教,省时高效,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也有老师认为,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欢迎参与讨论。要求观点鲜明,文章千字左右。投稿邮箱:yangyali510@126.com截稿日期:2013年7月5日  相似文献   

18.
一、表扬鼓励,激发兴趣小学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讲授语文新课时,往往有学生大声叫着或私下小声说,"这个字我认识,这篇课文我早就会读了等等,"这实际是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有的学生课前预习了课文。这时,教师要及时对这些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发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激励效应,既可激  相似文献   

19.
沈桂忠 《成才之路》2013,(18):46-46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重要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我校吴老师教学的《三角形的分类》课堂,看看她在三角形按角分类这方面所作的有益的探索。一、让学生在"预习"时学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相似文献   

20.
正一、情感气氛创设,奠定课堂基调情感气氛的创设往往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预先奠定。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老师能够做到激情澎湃,那么学生当然就能深受感染。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相应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共鸣,学习的内容不用老师再想方设法去灌输,学生也会心领神会。情感渲染式的导入可以是老师激情的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