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续写作品的特性及其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续写作品,是指续写他人作品,就是在他人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维、创作而成的作品。续写作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对未完成作品的续写,第二大类是对已完成作品的续写。尽管两大类续写作品的续写方式各异,但它们又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一、续写作品的特性(一)对原作的依附性。续作以原作的存在为基础,对原作品有一定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三要素上对原作品的依附性。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由三要素构成,即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续写作品的三要素是由原作品的三要素发展和延拓而来的。其人物,尤其…  相似文献   

2.
张冰 《学子》2009,(11):19-20
台词考试的时候,考生可以事先准备一段诗歌、散文、故事、寓言或者话剧、电影中的一段独白。朗诵时间一般限制在三分钟以内。考生选择一篇自己熟悉的、喜欢的、能驾驭的文学作品,同时对所要朗诵的作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艺术表现,考官通过考生的朗诵,考查考生的声音条件和语音的规范程度、清晰度,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对作品意境和人物形象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谢飞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0):127-127
每一首声乐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创作和表演两道大的“制作”工序。因此,在了解作家意图、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声情并茂的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以《木兰从军》为例,分析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表达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歌文献浩如烟海,具体作品更加不计其数。对这些作品进行考察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现在专门就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等人的若干作品做一次集中的考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时代是作者的大舞台,作者是舞台上的演员,作品是演员的独自,因此,时代、作者、作品具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在阅读作品时,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而应该联系起来,将作品置于时代现实社会中,置于作者的感情世界中,综合分析品味。一、在时代与作者情感中品味作品的好处(一)能了解时代对作者的影响。作者生活在时代环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作者,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就通过作品呈现出来,充分理解了时代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就不难了。不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经过,就不能真正读懂鲁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认识歌唱艺术和声乐作品歌唱艺术,就是对一部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够把它的思想感情、内在含义充分、确切、有效、清楚地传达给听众。演唱一首作品之前,应认真领会歌曲的内容、含义、情绪,并力求在脑海里让它形象化、生动化。在拿到声乐作品后,首先从歌词、音乐去理解这部  相似文献   

7.
新批评将文学作品从历史背景和作家生平中抽离,排除读者对作品反应的价值,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作品的"外在形式"进行研究,如格律、结构、视角等,同时还挖掘作品的"内在形式",如作品复杂性、模糊性和矛盾性及其之间的有序联结,并将之作为判断作品高下的标准。文章运用此理论对拜伦作品《唐·璜》选段《哀希腊》进行解读,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观察,一则更为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二则开拓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8.
一、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一部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寄托,是钢琴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乐曲,首先是读谱,对整首作品要认真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或者参考其他的文字资料。这是因为每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作者可能因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作品先于欣赏而存在,是文学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作品是一种物质实体,它不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文学欣赏始于对作品的物质媒介的感受。对作品的感受与对自然的感受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态度往往是被动的,而对作品的审美态度则完全不同,作品引起的审美态度在欣赏者初级感觉出现以前就以一种期待的方式存在着,作品是一种有待于欣赏者去填补的实体。一幅画挂在墙上,它虽然受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言语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及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关系的体验过程。体验作品是体验感性的形象、性格、情节、技巧和意蕴等,而认知作品是把感性  相似文献   

11.
文本缝隙是一篇作品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形式、结构、语言、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不一致、不和谐之处,寻找作品文本的缝隙,是一种很有效地细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寻找文本缝隙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本身,许多时候还需要研究者对已发现的文本缝隙不断深入挖掘,直至作品的隐含意蕴。  相似文献   

12.
《龙的传人》本是一首由台湾作曲家侯德健创作的流行歌曲,后广为传唱,被作曲家任策改变为一首混声合唱,它是作曲家在美国与台湾断交后而作,是一首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本文从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合唱作品的声部分析、作品的排练提示、作品的演唱提示等方面入手,对《龙的传人》作品进行了作品分析和排练方法提示,结合了对合唱作品的演唱要点提示,为排练和演唱这首作品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何今强 《教育》2012,(6):54-55
摄影作品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一种便捷、即时的德育手段,同时具备教育无痕和人文化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对摄影作品的拍摄、摄影作品的筛选、摄影作品的呈现、摄影作品的运用等过程提出了个性化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萧红笔下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它对萧红作品主题、风格构成的意义与价值。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不但体现了作者心中那种被社会抛弃之孤独荒凉感,而且用对毒太阳的诅咒来体现她对暴力的男权社会统治的愤慨,萧红作品中的太阳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象征了男性权力的统治。而作品中朝气蓬勃的太阳则暗含了萧红对光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太阳意象成了她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的描述,又形成了一种悲凉、忧郁、甚至有些冷峻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她的作品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诗、词、曲这一板块的教学千篇一律,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及表不及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缺憾。教师能否在忠实于作品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开辟出一条既新颖有趣又富有实效的教学新路子呢?答案是:有的。试想:一首作品摆在我们面前,老师不急于去解析字句,而是给作品配画,将作品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结果会如何?一首作品解读完毕之后,伴以音乐,师生同唱,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一出充满动感的舞蹈,将萦绕于作品的意境生  相似文献   

16.
歌曲演唱的过程就是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声乐演唱中,如何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影响歌曲情感表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基本了解还有声乐技巧和艺术表演等。一、了解作品风格是情感表现的基础(一)了解创作背景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即是对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反映,整个作品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  相似文献   

17.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流传下来的文章较多,有文集传世。江淹《横吹赋》是一篇别具一格的音乐赋作品。目前学界对该作品研究较少,围绕该作品的写作时间、作品主题、作品形式与内容等还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了一件作品,然后再围绕作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品评价法经常被运用到。就作品评价存在的现状,作品评价的重要性,立足课堂,进行作品评价的探讨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课堂作品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续写作品是基于原有作品而创作出的全新作品,在新作品中已看不出原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但可以看出它是源着原作品而一脉相承的,具有依附性、独创性。续写本身即可成为一种对原作品的变相使用方式,无论是对作者因死亡未完成作品,或者是对原作者完整作品的续写,都必须经原作者或者其继承人,法定著作权管理机构授权或者同意。  相似文献   

20.
表现性作品评定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完成表现性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表现性作品评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开展表现性作品评定的问题由于实施地理表现性作品评定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质,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因此,这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