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5,(11):4-5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04,(3):2-3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名著就是好书,适合孩子阅读”。但有关人士指出,名著不等于儿童读物,许多名著中涉及性、暴力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时不应迷信“名著”。——《名著不一定都适合孩子阅读》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4,(6):2-3
杨福家说,大学要有“大爱”。“大爱”就是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大爱,就能请得来、留得住大师。”“而要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不只需要技术训练,更需要爱。”杨福家教授的观点令人动容。《大学之大在于“大爱”》书院大致指定几类书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06,(6):4-5
唐英家有一位邻居是画家,他曾对唐英说:“你一定要让孩子学点儿艺术。未必要吃这碗饭,但他的气质和修养将因此与众不同,他的人生也将因此而精彩。”《“双低”妈妈造就“全能”儿子》“我不懂!别来问我!”在此后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7,(6):4-5
当代的教育家可能会与过去形象不一样,但是骨子里的核心精神是一样的,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应该流淌在今天教育家的血管中。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2):2-3
倡导老师们像蜡烛一样的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师们应当追求的理想目标。可是,蜡烛也需要用烛油做成,谁来为老师这只可怜的蜡烛添续烛油呢?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4,(2):2-3
学生社团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限制,拓展了学生成长空间,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同时,学生从社团活动中获得道德和艺术发展,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追求快乐的人生观,体验自由的涵义和限度,了解权与责的关系,熟悉领导和管理的技巧,逐步成长为领袖人物。——《倡导学生社团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夫妻双方切勿当着孩子的面争执的文章。文章说,为了避免争执,在向对方提出批评时。应坚持“我”的说法。例如说“我感到生气”而不说“你这么顽固”。这样可以避免相互指责。在这样做的时候,尽量说具体一些,如:“你忘了洗衣服,我好气!”而不说:“你真健忘!”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6,(2):4-5
世界上什么人都可能为了某种目的而颠倒黑自,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师胡说八道的现泵,我还没有遇到——即便有,也是极个别,不至于恐怖。这便使得永远也学不会圆熟的我,可以由着自己的迂阔和耿直,摈除杂念,一意孤行——只要书教得好、班管得好,只要赢得了学生和家长,就能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就可以——“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做人!”对于我而言,这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05,(7):6-7
作为一名教育,当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时,首先不能带着泄私愤、消火解气这样的动机去惩罚学生。因为,犯了错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要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让他们以后不去再犯。带有私人情绪的惩罚或只是为了惩罚而惩罚,都已失去了惩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4,(8):2-3
我用了爱因斯坦那句话: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不知道前人在哪些方面提出过哪些理论,却吹说是我创新的,结果可能人家早就搞过了,而且是不搞了的东西。要知道前人搞过什么,你在他的基础上怎么去发展,这叫创新。《中国教育改革的亲历者吕型伟》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04,(4):2-3
尽管我们天天在喊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又有多少人从内心深处相信素质教育?我们天天教导学生要热爱读书,我们自己真正热爱读书吗?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是否从求雨的故事中悟出了更多……——《求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5,(3):2-3
用今天的眼光,我们无法理 解乔羽的父亲为儿子所选择的读 物:它们或者过于高深,如《论 语》、《孟子》;或者有些"儿童不 宜"。如《西厢记》。但正是这种不 合"规则"的"杂读",犹如五谷杂 粮,全面营养了乔羽的思想和心 灵,为充满幻想的小乔羽打开了 一扇认识复杂世界、体验五味人 生的窗子。 《词坛泰斗乔羽的教育情结》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5,(10):4-5
录像刚开始,他的问题就来了:“摄影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看教师在那里指手划脚?”而且,在一些录像片断中,教师与学生显然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因为所有教师的声音全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打上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偏偏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课堂里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4,(12):2-3
一个人的心灵中都存在着多种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着的力量,甚至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它们相互斗争,时常冒出来与自我相抗衡,以致自我、意志常常犹豫不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05,(5):4-5
有一句话说出来也许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但经反复斟酌我还是不能不说:就是如果一个教师习惯于使用挖苦讽刺的语言对待学生,那么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个今后是否还这样说的问题,而是一个他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教师岗位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4,(1):2-3
上小学,就是在父亲任教的学校上的,每天清晨,随父亲走进学校大门,一声声的“叶老师好”扑面而来;每逢过年,总有毕业多年的学生来访,父亲和他们的融融交谈让人觉得格外温馨,那时我就觉得当老师真好,长大了我也当老师。这大概就是我与教育最早的相遇。——《行走于天地之间》中国教育历史传统有“引进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4,(9):2-3
今天的“孤独的鲁迅”似乎意味着那样的境界和心灵正在失去景仰和崇敬,意味着人们纷纷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当鲁迅的孤独不再来自他本身的超世拔俗,而来自外部的时代性的精神平庸和畸态;当鲁迅不复以他筋骨嶙然的思想刺醒和刺痛现实,相反却只遭到眼神空洞、脸上挂着痴笑的人们无动于衷的漠视,这情形的的确确是极其“可悲与可怕”的! 《孤独的鲁迅》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7,(8):4-5
过去.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大部分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每一次谈话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教师进行家访或和家长的每一次联络也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永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5,(6):4-5
虽然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直都有崇尚科学、无神论的教育,但相比网络、图书那些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的这些教育太空泛了。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社会和学校不写上科学,网站和图书就会写上星相、运程这些现代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