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一位教师自觉实践对话教学,引领学生主动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吉林教育》2007,(10):43-44
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规定中,首先要求的是改变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很显然,新课程凸显这样的“学习观”:学习是一种“对话”。从这个层面来思考,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生变革,就是追求走向“对话”的学习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可以说,语文课堂因为对话而精彩,学生学习因为对话而鲜活。在“对话教育”方面,我努力思考与实践着。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理论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茧的基础理论之一,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使用频率之高更是前所未有,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以至“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发出这样的疑问:“强调教师、学生、课文作者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平等对话,但其精神实质,我们是否真的把握准确了呢?”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对话式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然而,如何使“对话”更有实效,如何不断提升对话效应,使课堂充满酒力呢?可以通过“五式”互融,有效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老师,新年好!我是那个经常惹你生气的学生王X,我现在在广东,好不容易了解到你的近况,很想跟你说说心理话……”一个意外的电话,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思;十九岁那年的夏天,我怀着神圣的激情告别了学生时代,第一次真正的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明白自己已经选择好了今后的路,虽然不能代表我将终身与学生为伴,但我清醒的认识到,从此我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一定要做一位好老师。  相似文献   

8.
林润生 《福建教育》2005,(3A):20-23
对话教学理论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多次强调,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使用频率之高更是前所未有。与此同时,“训练”一词却遭致空前的冷遇,教学实践中对“训练”心存诸多忌讳。“对话”与“训练”,  相似文献   

9.
对话,是人类社会中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融合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知识、情感、理论等方面的交流.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条件。如何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较好地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近半年(一学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识、去实践、去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语言交际,而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在合作的氛围中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对“我”说—— 我喜欢白昼,明媚的阳光和漫舞的白云让我的心情洒脱闲适,微风吹拂起我追梦的勇气,毫无顾忌地填充着青春的傲慢与张扬。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教学活动持续交互作用的状态,又内含了对话主体不断融合、激活的自觉性。学生、教师、文本通过“对话”,真正实现了由“文”到“意”,由“意”到“物”的自由过渡,达到了阅读教学“读”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并以对话的姿态走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史无前例的高频率点击,激起了一线教师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6.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对话”中出现了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的倾向,对话变了味,走了形,值得引起重视。本文试着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宏光 《江苏教育》2006,(1B):22-22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并在对话中培养学生语素养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将此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后,受益匪浅。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又内含了超越,且道出了真实。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对于当前要求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大力弘扬主体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一、平等对话,唤起认同对话的实质是昭示平等。  相似文献   

20.
周一贯 《河北教育》2003,(10):20-21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课堂的话语系统。在传统灌输接受式的课堂里,教学的话语系统往往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