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行的教材中,原子基态的求法,通常是先用L_s耦合法求出基态电子组态所有可能的原子态,再除去违反泡利原理的状态,最后根据洪特定则确定原子的基态。此法繁琐,不易为学生掌握。对此人们作了很多努力,但所得结果仍需考虑次壳层中的电子过半与否和正、倒序关系而不易记忆。本文所导出的关系,可克服上述困难。确定原子态有L_s稠合法,jj耦合法,jk耦合法等。前者适用于轻的、中等质量或低激发态的原子。原子的基态是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故可用L_s耦合法来确定基态原子的原子态。洪特发现:<1>对于L_s耦合,同一电子组态所形成的所有多重态中,总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最大的态能级最低,其中又以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最大的态能级最低;<2>若次壳层中  相似文献   

2.
原子的状态是由原子中的电子组态决定的。一种电子组态可以构成不同的原子态,原子处子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原子基态。确定原子基态的基本依据是泡利(W·Pauli)原理和洪特(F·Hund)定则。在现行的原子物理教科书中,确定原子基态的方法,一般都是先找出同科电子所有可能的电子组态,再去掉不符合泡利原理的电子组态,然后按L-S耦合法则求出所有可能的原子态,最后根据洪特定则来确定原予基态。这种方法非常繁琐,学生不易掌握。根据泡利原理和洪特定则,我们可以得到确定原子基态的一种简易方法。泡利原理指出,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在同一状态,即在原子中不能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副族元素电子排布顺序与原子构造原理矛盾的症结目前,在大多数无机化学教材中,讨论元素周期系基态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都是根据原子构造原理将原子核外电子按轨道能级高低次序依次填入原子轨道。对于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组态是与这一原理相符合的。但过渡元素的电子组态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现代光谱实验及理论计算都证实了从21号元素Sc开始,ns轨道能级都高于(n-1)d轨道能级。用Hartree-FockSCF法对第四周期K、Ca、Sc、Ti、V、Ni、Cu等元素原子有  相似文献   

4.
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教科书和文献个使用的电子填充的“能级高低顺序”概念及其表达式,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本文提出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稳定性可作为电子填充的判据.给出“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概念及这一倾序的导出表,以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周期性规则,用以快速推断轨道填充顺序、元素基组态和简明解释元素周期律;还提出在中心势场模型基础上推引全部元素基组态的方法.本文所给出的表2及规则,能为从量子化学理论上推引解释元素基组态和解释元素周期律提供一个合理的清晰简便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一、一般规律: 1、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B—At对角线左下角,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B—At对角线右上角;金属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s区、d区和f区,非金属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P区;每一周期多数从碱金属元素开始,惰性元素结尾。 2、金属原子柱外最外层上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上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3、元素原子一般由核内质子和与之等量核外电子,及不一定与之等量的核内中子构成。 4、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处的周期号数,对主族元素讲,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元素所处的族序数。  相似文献   

6.
若以P_L、P_s, P_J分别表示原子的总轨道、总自旋角动量和总角动量,L、S、J为其相应的量子数(l为电子的轨道角量子数),洪特发现,对于LS耦合:(1)在给定电子组态时,S最大的态能级最低,其中又以L最大的态能级最低。(2)对于同一L_(max)值而J值不同的能级,当次壳层中同科价电子数A不过半满  相似文献   

7.
一、表中用弧线表示周期,实弧线连接原子中电子充填s分层和p分层的元素,长虚弧线连接d分层元素,点虚弧浅连接f分层元素。并且用箭号表示元素原子中电子开始填充新主层(开始新周期),或开始充填另一分层二、表中用罗马字母(Ⅰ.Ⅱ)表示族,实线连接的元素在它们处于任一相同氧化态时,外层电子层结构相同,长虚线连接的元素,除去与所在编号相当的氧化态外(最高氧化态),当氧化态相同时,具有相同最外电子层。点虚线连接的元素只处在与所在族的编号相当氧化态时,才具有最外相同电子层。  相似文献   

8.
一、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二、形成原因分析1.比合物形成的原因由于大多数元素(希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尚未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而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趋势引起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化合物。2.活泼金属和非金属间易形成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是指由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个的原子所构成的金属(如K、Na、Ca等);活泼非金属是指由最外后电子数一般为6—7个的原子所构成的非金属(如O。、CI。、F。等〕。由于活泼金属的原子的最外层电…  相似文献   

9.
一种化学元素的各方面的性质,在各种场合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是由该元素的原子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在这里,我们从核电荷、校外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等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出发,说明化学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如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核电荷、核外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的初步知识大家是熟识的,在此不再介绍,只是指出,对化学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说,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影响很大,影响最大的是最外层电子,次外层次之.周期系里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就是由于原子最外电子层结构有着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层结构有关.表1和表2列出第2周期和第Ⅰ主旋元素的原子半径.  相似文献   

10.
对原子基态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原子基态由电子组态确定,利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结构的规律,使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确定当电子组态随原子序数Z的增加呈现周期性时,原子基态也随原子序数Z的增加呈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11.
交叉消元法推求两个同科电子耦合构成原子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泡利原理的限制,同科电子组态构成原子态的数目较之非同科电子组态构成原子态的数目要少得多,因而研究同科电子组态构成原子态的问题显得复杂。本文提出了两个同科电子耦合构成原子态的交叉消元法则,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激光原理     
激光又名莱塞.莱塞是英语Laser的译音,是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这几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拼成的.故激光器就是指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器.激光的主要特点是能对光进行放大.这点和电子管、晶体管能放大电压、放大电流相类似.电子管、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大家都较熟悉,但激光的光放大原理却涉及到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或称能态),这些能级好比一个梯子的级,由下而上:1、2、3、4级.一个物体中的原子,在室温下,大多数处于最低能级,即基态.基态的原子可以吸收能量并受激而升到较高的能级,即激发态.当物质处于热平衡时,在各个能态的原子数目,低能态的平均原子数总是比在高能态的多(见下图).  相似文献   

13.
在L—LS耦合下,一般地要确定一个原子的基态,必须知道原子系统的自旋角动量,轨道角动量以及由自旋和轨道按L-S耦合而得的总角动量。但是由同一电子组态所形成的可能的原子态有若干个,那末这些原子态中哪个是基态?如何确定?本文将给出在L—S耦合下确定原子基态S,L,T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借助于一组公式。用此方法确定的原子基态与其它方法确定的完全一样。但这种方法所借助的一组公式具有简单、对称和便於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下面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提炼的选修3第一章内容对应的常见考点,以及针对性例题。 一,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主要涉及能层、能级、原子轨道、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等。1~36号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老师:元素通常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希有气体元素三大类,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为: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1-3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4-7个),希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都有8个(氦原子2个)。学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多于《个,为什么要加“一般”二字呢?老师:事物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化学也遵循唯物辩证法。这里的“一般”是指的普遍规律,在持遍规律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原子中,对于非同科电子组态,可按L—S耦合或j-j耦合推求其原子态.对于同科电子,由于泡利(Pauli)原理的限制,有些原子态不出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掌握同科电子组态到底存在哪些原子态,不理解同科电子组态nlq的原子态与组态nl2(2l+1)-q的原子态为什么相同.本文详细讨论同科P电子组态的原子态,直观地展示同科电子组态nlq的原子态与组态nl2(2l+1)-q的原子态相同.  相似文献   

17.
1 常见"题眼"归纳 1) 元素位置与其原子结构 (1)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相等; (2)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Li; (3)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是S; (4)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是Mg; (5)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是Na; (6)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是H、Be、Al;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C、S;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是O; (7)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是H(11H),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  相似文献   

18.
核外电子能级高低次序是确定电子填充方式的首要依据。目前,无机化学教材一般都用鲍林(Pauling)近似能级图来作为电子填充和原子轨道能级次序图。但是,鲍林图(图1)并没有全面反映出原子轨道能量变化的规律。(一)原子轨道能级图根据原子光谱,可求得原子外层轨道能量值,从原子的 X 射线谱则可测知原子内层轨道能量。考兹曼(Kauzman)把两者归纳起来,得出各元素的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关系图。图2中虚线以上为原子外层(或空)轨道能量,虚线以下为原子内层轨道能量,图中未标出轨道能量具体数值,示  相似文献   

19.
元素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为了学好化合价,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理解概念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外,其它元素的原子都具有不稳定的最外层结构。在元素相互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向。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因而不同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形成稳定结构时,需要得失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数也就不同,这就需要各元素间按照一定原子个数比来相互结合。如钢与氯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1:1;氢和氧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2:1。这种…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大学基础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为什么电子先填充4s轨道后填充3d轨道?但该原子电离时又为什么先失去4s电子后失去3d电子?第二、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的电子是按原子体系总能量最低排布呢还是按规道能由低而高排布呢?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主要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