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读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2.
王生 《教育文汇》2009,(8):48-48
近日,我校陈校长送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开始,我认为教育类的书都是理论性比较强,读起来也会枯燥无味,但翻开《教海漫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淳朴、一种亲切、一种收获。正如杨再隋教授在本书《序》中所说的:“书中每篇文章都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3.
每当夜深人静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不管有多疲惫,临睡之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因为我要它来滋养我这块心灵的净土。每一次拜读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张红 《宁夏教育》2014,(4):77-77
2013年11月,我去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在书店里碰巧买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徜徉在那一行行文字中,如同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又好像在心里注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兴奋剂”。书中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看几页自己喜爱的书,那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放松。《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它是我置于案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全书共分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四大部分。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全书70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爱”。这本书内容平实,文笔流畅,似与读者娓娓谈心,又似在讲故事,许多鲜活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俊不禁。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沧桑的凝重感。在这70篇文章中,我对《童年,应当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经买了一本于永正的《教海漫记》,一直搁置在案头。无暇顾及它。近来打开这本书,本想浏览一遍,发点感慨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竞不忍释手。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淡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小稻秧脱险记》的录像课,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妙不可言。请看。  相似文献   

8.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我枕边常放的一本书。近期,我又细读了这本书,再次被于老师宽容和幽默的魅力折服。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0.
11.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如赏一支名曲,如读一篇经典,那种自然、和谐、简朴的美令人陶醉,叫人深思,使人回味。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相似文献   

13.
去年暑假,我再一次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感觉每读一次,都像和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每品一次,都像在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书中的篇篇文章短小精悍,文笔流畅,像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讲故事。生动有趣的实例,精彩幽默的话语,常常让我忍俊不禁。但细细回味,在幽默风趣的文字当中,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4.
四月的梨都砀山,春日载阳,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突然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这些课一会儿不用多媒体就不算精彩,一会儿没有小组教学就不算好课。我们一线教师有时有点无所适从。时下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笔者有幸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顿时豁然开朗,这才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许多老师都认为朗读教学的“头”特别难剃。要说方法,有的,但指导读起来又好像翻来复去就那么几板斧;要说让学生多读熟能生巧嘛,多读几遍他们又都腻味提不起神来。让我们来看看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读《翠鸟》。有些句子、段落反反复复不知读了多少遍,不说学生依然好兴致,就连我们读者不在现场,没受那种现场特定气氛感染,就仅从抽象的文字去接触它,也不觉得烦。这真的不能不说于老师好功夫。为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1.读的方法多变;2.每次读与读之间的引导过渡得法,很有情趣。不信,你还是自己把下文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韩涛 《教育文汇》2014,(4):38-39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的书柜里珍藏着很多书,最喜欢的是《教海漫记》。我经常翻开它,走进它,和本书作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对话。1999年,于永正老师应邀到枣庄讲学。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于老师讲课。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他的教学朴实自然,轻松幽默,特别是他的京剧演唱精美绝伦,令人陶醉。观摩活动结束后,我从他带来的书籍中挑选了这本《教海漫记》。  相似文献   

18.
中等个儿,头发花白,带一副近视镜。朴素、儒雅、谦恭,年过花甲而精神矍铄。——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于永正,在小学语文教师中享有盛誉的于永正,名字在各种语文教学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于永正。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实践活动,真正有效的朗读是需要教师艺术化的指导。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有效地进行了朗读指导,显示出了一种高超的不露痕迹的引领艺术,使学生乐读善读,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使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20.
吴芳 《江苏教育》2000,(9):51-51
以前,我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报纸、杂志等媒体对他的介绍上,但“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笔有幸听了于老师的《全神贯注》一堂阅读课。这堂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于老师精湛独特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受到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