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5年清朝末年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近代著名的立宪派张謇奏请清王朝首先提出在北京建立国家博物馆的主张.他在《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的奏折中说:"且京师此馆成立以后,可渐推行各行省,而府而州而县,必将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403-444)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东晋的蔡谟(他因被授以司徒,坚不肯就而被免为庶人)在江南见到一种状似螃蟹的蟛蜞,弄来烹煮了吃,吃后腹泻大吐,狼狈不堪.他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谢尚.谢尚说:"阁下一生劝人博学苦读,自己却连<尔雅>也未读透."他的意思是指<尔雅>中本有"蟛蜞"条目,说明那不是螃蟹,是吃不得的.  相似文献   

3.
刘知几(公元六六一——七二一年)字子玄,唐代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他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从小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于世。和《初学记》作者徐坚等均以言议见许,道术相知,主张作为史学家必须具有才、学、议三长。他认为“议事未精而轻为著  相似文献   

4.
<正>烟台议邮1896年3月20日,光绪帝在总理衙门所呈的《议办邮政摺》上,用朱砂红笔批了"依议"二字,接着又在所附开办邮政章程上,加批了一个"览"字。就是这寥寥的三个赭红大字,让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喜不自禁。"奉旨由我开办邮政。三十年的旧话,二十年的经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三十年!朝如青丝暮成雪,赫德已从一个三十而立的青年,变成  相似文献   

5.
班固因作《汉书》而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家。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均颇有见地。然而在针对汉与匈奴关系上,班固的观点却颇值得进行一番讨论。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匈奴面临严重困难,故主动向东汉提出和亲要求,想借东汉的力量度过难关。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危害汉北部边疆安宁的侵扰势力。于是朝臣纷纷献计献策。有人主张乘机打击匈奴,有人主张和亲以感化匈奴。班固持后一种主张并向章帝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下简称"和亲议")。在对以前历代对匈奴政策利弊进行评述后,班固曰:  相似文献   

6.
报刊民调话题引热议 国内职场86.1%的人自认"装忙"、官员升迁遇到"天花板"、仅11.2%的人认为教育公平……这是近期一些报刊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这些调查结果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装忙"、"蚁族"等成为新的流行词汇.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图书馆问题上,我不主张他人来乱我们阵脚,也不主张自乱阵脚。包括复合图书馆的概念,理论家们议一议没有问题,但千万不要给决策者或投资者造成一个印象:数字图书馆错了,连概念也搞错了;Digital Library不是你们图书馆人应该玩的,你们去玩复合图书馆去吧;数字图书馆?连你们图书馆界也说,必须请计算机界来做。我主张,即使图书馆再“复合”,我们研究与开发数字图书馆的目标不能变。只要是图书馆信息化成就,不妨统统算到数字图书馆的门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对社会推销我们的理念,争取更多的资源。e家之言:图书馆界不能自乱阵脚@老…  相似文献   

8.
东晋两次关于沙门应否礼敬王者的著名争论,是佛教史上经久的话题.研究者在分析事件结果时往往以辩论者的往来言辞为重点,并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胜者以辩词使对方屈服.但是,如果何充所论是至理,那么就不会有东晋第二次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在管仲、子产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推动了法家流派思想的发展,并且促成了在秦国的变法。  相似文献   

10.
王俭礼学以故事学为基础,整体上呈现出因循旧制的特点,而非从经学文本出发构筑经义、改造现行制度。经对王俭礼议36则地毯式的梳理可知,王俭面对礼制难题时,主张"因循""从省"的比例达到73%。王俭礼议往往是据故事得出结论,经注并非不可或缺的论据,甚至只是作为点缀。王俭的"故事学"承袭自家学,并凭借其家学在南朝礼制因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南朝前半期礼制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鲁非 《浙江档案》1998,(3):40-41
在浙江的东南部,有一个令人遐想和神往的地方,那就是仙居.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永安溪中下游的河谷平原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县,名乐安,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赐名"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帝室伦理的紧张与朝廷政体的偏倚,是南宋中叶政坛长期存在的双重危机,而在绍熙五年(1194)孝宗逝世之后,尤显突出。当此之时,朱熹受命入都,立朝四十日间,讲学、论政、议礼,在在针对彝伦与朝纲之双重危机,忧思切论。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因孝宗升祔而引起的祧庙之争。主导庙议者为永嘉诸儒,主张祧迁僖祖,建别庙居之,正太祖东向之位。对此,朱熹独建不可祧之议,究其驳论本旨,盖以尊太祖而迁僖祖,无形间将激化现实中君权的独尊与亲情的疏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海珠大戏院产权经历了权归私人、政府独占、政府私人公司共有、持续出让等四个阶段。广州市财政局是海珠大戏院最大的产权所有者,"永和"、"联兴号"等私人公司虽然拥有海珠大戏院部分产权,却完全没有话语权;原有业主杨梅宾,更是始终被排斥在产权所有者之外。  相似文献   

14.
影视剧中通常是由两位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贯穿主线,并且往往能够成为热议的焦点,也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相比之下"男二号"的影响力虽不及男一号,但其标准化的视觉形象本身富有生物性诱惑,它强词夺理、先声夺人。多金、高挑、冷静、专一等这些标签赋予同一人身上,给观众带来的除了感官上的享受外,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满足与占有。而在形象的"敞开"中,同时"遮蔽"了传播者、创作者和受众各自的欲望和社会景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公文学术界在公文文种研究方面所存在的机械化、片面化倾向 ,集中就通知、报告、函和指示等文种的使用问题进行析议 ,提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公文文种涵义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技术改变了过去社会精英垄断信息传播权的现象,赋予了普通网民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能力,使得他们自由表达和提出主张成为了可能。本文从赋权理论出发,以"昆山龙哥"事件所引发的网络热议为例,分析此事件舆论背后折射出的新媒介技术赋权下网络舆论表达及公众参与行为。主张政府要引导网民合理地进行舆论表达,多方一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最终实现社会的共建共治。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议会思想是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其最初萌芽始于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书中他提出了“增设训议之官”的建议,表露出朦胧的参政要求。到1895年5月,康有为的议会思想明朗化。在作为变法开端的“公车上书”中,他完整而详细地阐述了以“结合民志”为宗旨的“议郎制”设想,实质上正式提出了开议会的主张。1896年《上清帝第四书》中又主张“设义院以通下情”,并把设议会要求由中央推广到地方,并在概念上接受了“议会”,尽管如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打电话问候你:"忙什么呢?"你习惯性地回答:"忙着开会呢!"那你就应该翻看这本书,寻找到"别让会议控制你"的好方法。很多人苦恼于"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此书就能帮助我们掌握会议管理专业技能,大幅提升企业沟通效率。本书讲述了开好  相似文献   

19.
面对民国的社会状况,钱穆表现出将史学研究与社会抱负结合起来的态度,而傅斯年则主张"客观主义"的史学研究。然而终极意义上都主张历史研究与社会抱负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鲁迅翻译主张的嬗变,探讨了鲁迅早期"编译"的翻译策略与中后期的"直译""硬译"策略,总结了鲁迅"硬化""、欧化"的翻译主张及内涵,从字词、句型等方面探究此翻译主张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