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宋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前沿重镇,中西物质、文化在此交汇,被誉为"药中王"的胡药诃梨勒,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其盛况在敦煌遗书中多有体现。它不仅为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而且展现了唐宋时期中医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它的相关医方为现存诃梨勒医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佐证,也为新医方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惠民 《家教指南》2011,(5):123-124
本文对《敦煌遗书所见"素像"考》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素像"就是"塑像",而"素书"可能是繁体字"书画"形似致误。  相似文献   

3.
柴剑虹 《家教指南》2006,(6):130-135
本文论述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敦煌学开创期对敦煌藏经洞所出写本的研究,肯定了其研究具有"先行"意义.尤其是王氏对敦煌写本中一些重要文学作品的早期整理、介绍、研究,不仅促进了相关资料的陆续刊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敦煌文学"研究的基础.王氏在治学方法上树立了正确处理新材料、新方法、新问题三者关系和在研究中继承和发展了"二重证据法";王氏是早期敦煌学研究中处理中、西学关系的楷模,各国的相关机构应为推进学术、文化大交融早日刊布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敦煌学研究所方广镉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椐库建设,经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已经于2014年5月结项并颁发结项证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 5 2 9《诸山圣迹志》 ,是一僧人巡游各地名山圣迹的记录 ,时代为五代后唐庄宗到明宗时期。。该卷子是敦煌地理文书中篇幅较长、价值较高的一卷。十多年前 ,郑炳林先生所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曾校录了此卷 ,并作了一些注释。现根据《英藏敦煌文献》的写本图版 ,重作校录、标点、注释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伯2555写卷中的《怀素师草书歌》一诗,抒写了作者对唐代大书法家怀素草书艺术的高度赞赏,可借以考证怀素的生平及创作,同时也是一首颇具鉴赏价值的咏书诗。  相似文献   

7.
由敦煌藏经洞的藏品类别与中原佛寺的“三宝藏”基本一致可推断:藏经与佛教的“三宝崇拜”思想密切相关,藏经洞是供奉佛教“内藏”和“外藏”之处所,藏经的主体是供养经。藏经亦与敦煌、高昌等地自古以来敬惜字纸、收藏字纸的习俗有一定渊源。土地庙等后出敦煌遗书是上述观点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8.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9.
敦煌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本文话"闺情"反映边塞战争带来的人生悲剧,从"人"的角度揭示敦煌边塞诗所包孕的悲剧情怀,这既是对边塞征战主题的深化,也提升了敦煌边塞诗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春平 《家教指南》2011,(5):119-122
敦煌学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其总体目标成果迄未定名,既有的名称数量较多,内含界定也多有歧异。评述了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既有的名称及其内含,提出了新的名称——"敦煌学网",并主要从内容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其内含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11,(5):60
2011年9月10日,由敦煌研究院举办的"敦煌意象——中日岩彩画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本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和日本京都艺术大学联合主办,共展出中日艺术家作品69幅,其中既有两国艺术家精心摹绘的  相似文献   

12.
陈晓强 《家教指南》2017,(6):108-112
敦煌文献中有关"墼"的记录,翔实地反映了唐五代敦煌地区人们制墼、用墼的方法、流程。由于忽视了敦煌地区的特殊土壤条件,目前学界对敦煌文献中"墼"的考察还不透彻,并且存在一些错误。本文在考察今日敦煌地区制墼、用墼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考释了敦煌文献中的"沙墼""脱墼""踏墼""般墼""易墼""墼地"等词。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佛经变文中斗法场景所敷演的充满魔幻色彩的能力源于佛教"神通"。"变文"之"变"字即"神通现变"之意。变文作者对"神通"大肆敷演,使变文生动精彩,增强了变文的故事性,客观上提高了变文作者群体的整体文学创作水平,吸引了变文读者或听众对佛法的信奉,促使信众布施,增加了寺院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的现代敦煌文学叙事起自1970年代,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新世纪前后,甘肃作家冯玉雷的敦煌系列长篇小说以人类性的宏阔视角对敦煌这个巨大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解读与阐释,他对敦煌文化精神的探寻及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现代敦煌文学叙事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软五"当读为"栭梧":"软"是"輭"的俗字,"輭(音ruǎn)"又换读为"輭(音ěr)",而"輭(音ěr)"又是"栭"之音借。"五"为"梧"音借。"栭""梧"分别指斗拱上的方木和支撑斜柱。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考虑满足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和安全等需求,设计了从底层平台硬件至上层用户功能的分层架构,采用了动态资源与静态资源分离、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分离、负载均衡和数据库主从复制、缓存、应用拆分和压缩等技术,实现了"数字敦煌"资源库的系统功能,并优化和提高了性能;开发了高精度图像快速浏览、洞窟空间结构构建、元数据存储与检索等主要功能,最终"数字敦煌"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展示,达到全球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敦煌曲子词作为现存最早的唐五代民间词,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敦煌曲子词中多次使用泪意象,以展现男女不同的生存环境,反映当时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普遍生活面貌。尤其是泪这一特殊意象,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千变万化的敦煌舞动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三道弯”。舞蹈中从单一的手臂形态到整体的舞姿造型及动作形式的运动轨迹,都与“三道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三道弯”的艺术形式制约下,敦煌舞手臂形态要讲“三道弯”,舞姿造型要讲“三道弯”,运动轨迹要往来交织在“三道弯”的整体轮廓之中,这使得敦煌舞在韵律、动律、规律上形成统一的风格特征。“三道弯”的外化与内涵相统一,是构成敦煌舞风格特征的核心。在敦煌舞中,“三道弯”特征包括表层的外化形式和内涵的审美原则,舞姿造型的三道弯曲线刚柔相生与平衡、对称、和谐统一的内涵原则相…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敦煌变文中的助动词“能”穷尽性描写和历时比较,可见古代汉语也已产生的助动词“能”的基本意义在敦煌变文中继续使用并延续到现代汉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古代汉语所没有的表“某种用途”、“情理上许可”等意义已在敦煌变文中使用,而现代汉语助动词“能”表示“环境上许可”的义项尚未出现。敦煌变文中的助动词“能”不仅继承六朝以来形成的“助动词+vP+不”的反复问句式,而且具有了现代汉语反复问句结构的“~不~”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