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赏识教育就是教师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抓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尊重,它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适当夸张,放大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但是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夸奖,而是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真正欣赏孩子,让孩子内心感觉自己能行。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学会批评,树立赏识教育理念,提高语文教育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让孩子形成强大的自信心,最终形成"我能行""我最棒"的思想意识。曾经被周总理誉为"国宝"的小学教师霍懋征老师在谈到她的教育理论时,曾提到这  相似文献   

5.
提出赏识教育理论的人认为,如果能够为孩子创造出一个令他心灵舒展的成长环境,蕴藏在孩子身上的巨大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赏识教育的原则就是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孩子。它要求家长和学校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为孩子的生命而自豪。家长细心和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克服一切困难向前进,不断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让他们形成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孩子就会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动力,还会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发展、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赏识教育绝不是对孩子简…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下,为师,摒弃“功利”,学会期待,用真爱呵护学生的稚嫩、质朴;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老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开发自我潜能,让生命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  相似文献   

8.
潘美春 《快乐阅读》2011,(26):162-16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作为教育者应运用赏识教育,去赏识幼儿、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是促使幼儿形成自信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学会赏识孩子。从内心深处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赞美,作为人,概莫能外,而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赞美并认同孩子。那么,究竟怎样去赏识孩子呢?回想近几年我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还真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意义重大,赏识教育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失败、不怕失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也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什么是赏识?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培育人性美、人格美,让赏识教育“勿”入歧途呢?  相似文献   

11.
<正>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中前行。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助孩子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一、赏识发自内心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奖,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其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应该从社会与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并把它作为幼儿入园的第一课。一、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1."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友谊,增加更多的交往机会。尊重他人,使得幼儿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接纳。尊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满足与被认可感,更易获得同伴的友谊。朋友多了,交往的机会也就更多,反之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处于孤独的境地,甚至一事无成。幼儿交往过程中许多纠纷的起因往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在竞争中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孩子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及肯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需要赏识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让赏识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从而使学校教育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拥有"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阳光心态。那么,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赏识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一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心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什么是赏识?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培  相似文献   

17.
谢文莲 《教师》2008,(20):85-86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本文在讨论赏识教育多方面的作用的基础上,又深入探讨了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林 《甘肃教育》2014,(15):34-34
正赏识教育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使胆小的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一、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尊重"教育可以使孩子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增强自信,学会交往。教师应充分认识"尊重"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尊重"教育的效果。要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求教师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