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自己的路,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从1982年至今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下,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导航器,是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正确道路的唯一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其提出有深刻的背景,有目标,有内容,更有实施的步骤、手段;目前,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机构改革代替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充分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掌握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遵循一定的原则是搞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经过努力,逐步建立起了苏俄政治体制,但这种体制并不完全符合列宁的理想。针对苏俄政治体制逐步暴露的弊端,晚年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想。在我国原有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带来严重后果的特定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晚年列宁关于苏俄政治体制改革与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有许多相同点:两者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基础上在原有体制暴露出了弊端的条件下提出的;改革的目标相似;内容相近。但二者基于不同的国情,结果迥异。  相似文献   

6.
褚凡 《时代教育》2012,(7):189+195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举世公认的,然而,与步步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却举步维艰,直至陷入困境一筹莫展。官僚主义、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干部特权、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企不分、两极分化等政治弊端严重存在,极大的阻碍着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威胁着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并将最终影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走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笔者认为,只有大力加强舆论监督,完善民主监督体制,方能有效的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特点决定的 ,通过我国的改革实践 ,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已严重地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 ,因此 ,为了改革的最后成功 ,我们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使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渐进主义主要是指那些在学术上坚持渐进改革趋向或者是在实际改革中坚持渐进改革趋向。渐进政治具有以下优点:①实验性的、小范围的和区域性的,好的可以推广,不好的再试验,直至能够产生一套较好的制度安排为止。②容易实施,给民众以希望,容易获得百姓对基本价值和信念的支持,不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和冲击。③适合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缓慢地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④通过一连串快速的小步伐变迁也能够达到明显的政治变迁效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是由经济转型的渐进性决定的。本人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渐进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迈得不宜太大,但不能滞后干经济体制改革。第二阶段稳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可迈得稍大。第三阶段全面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该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从根本上全面地铺展开来,步伐迈的较大也较快。涉度也比较深。  相似文献   

9.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但是,在中央和地方分权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央权威下降,地方权力过大的现象,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如何进行权力的优化配置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行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是因为未能及时解决权力运行的问题和加快法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理顺党政关系和对“稳定”的认识上受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方式的束缚,从而导致走入误区。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在于:以理顺党政关系为先务,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法治化,解放思想,加快步伐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在21世纪有三大趋势,即国际化、知识化和网络化,而且这些趋势之间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适应时代主流、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及其发展趋势的要求,以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谈话》精神,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任务以及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面临的紧迫任务;突出强调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本文就西方文化的影响与面向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特点、转变方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展望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新的德育观念,并根据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特点给高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实切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原因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 2 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重大意义 ,进而提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建构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开展积极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校德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构建一个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德育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以现代化的德育内容为“晶核”,探讨一条实现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我国高校德育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校德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德育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以现代化的德育内容为“晶核”,探讨一条实现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存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存平衡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高校德育创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观,揭示了面向21世纪,伴随社会实践的重大变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高校德育必然要进行创新。提出了高校德育方面的五大创新,即:德育理念创新;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德育管理创新。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德育五大要素提出了创新的一系列观点、原则、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自21世纪以来,为提高美国教师教育质量,联邦政府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其具体经验为:强化国家效应以增强对教师教育的导向作用;改革教师教育模式以培养高质量教师;加大教师教育的资助力度以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从教;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