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总结了某些实验之所以产生非预期效应,其主要原因如下。a.实验现象似是而非,导致得出的结论模棱两可。例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的实验:2Al(OH)3=Al2O3+3H2O加热前氢氧化铝是白色固体,加热后生成的氧化铝也是白色固体。唯一可见的现象是有水蒸气生成,但这些水究竟是氢氧化铝分解产生的,还是它所含的水所致,教师无法证明。类似氢氧化铝受热的现象还有一些,如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等。显然这类实验的可信度,不能使学生产生明确的认识。b.观察实验现象不仔细,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全面,获得知识将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验非预期效应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此培养学生的探“异”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所展示的生动面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部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并未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而是出现了观察、分析活动误入歧途或中途受阻的僵局,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演示实验的非预期效应。本文试图通过对非预期效应形成机制的探讨,来寻求防止非预期效应产生的对策。 一、实验现象的似是而非 演示实验,通常是通过教师的表演操作来展示一定的物理现象,进而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在要求演示实验有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所展示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和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并不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而出现了观察和分析活动误入歧途或中途受阻的僵局。这就是演示实验的非预期效应。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课堂演示实验中非预期效应形成  相似文献   

5.
6.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走向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是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巴甫洛夫说过:“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是我们实验工作的最高准则。”这充分说明当代中学生在实验中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又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但在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尽管大多数学生喜欢化学实验,可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潜在的、妨碍实验操作的心理障碍:缩手缩脚的胆怯心理;惶惶然的恐惧心理;难于自控的紧张心理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实验操作失败、阻碍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真知的心理屏障。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肯定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认为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试验教学改革应主要从四方面人手:改进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造成职高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材等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辛敬艳 《孩子天地》2017,(6):178-179
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因此,应重视化学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电流的化学效应演示实验二则石嘴山市简泉农场中学王振凡关于电流的化学效应,在初三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演示,能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做法,供同行参考。实验一实验器材:直流电源(3伏),硫酸铜溶液(20%)约250ml,碳棒一只(可用一号旧干电...  相似文献   

12.
王国兴 《承德师专学报》2003,23(2):113-113,115
化学演示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技能,起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它通过观察、思维、理解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教学效应,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好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茹书平 《考试周刊》2009,(28):192-19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从这一角度看,演示实验又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基地。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推到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的位置上去,使演示实验在发挥验证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探索性效应(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探索能力.教会学生探索方法等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块基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推到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的位置上去,使演示实验在发挥验证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探索性效应。1增设演示实验,创设探索情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智力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必须经历由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认知活动的转化过程。化学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由外部的、物质的、展开的活动向内部的、压缩的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  相似文献   

15.
电流化学效应即电流流过导电溶液时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电流的化学效应按华东版初中物理第二册 16页图 16- 5所示的实验中 (见图 1) ,“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A、B是两根碳棒 ,闭合开关 ,通电几分钟后 ,仔细观察跟负极相连的碳棒 B,会发现它上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采用该装置的实验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 1)电流较弱 ,实验时间长 ;( 2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 3)可见度小 .图 1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有的老师将实验改装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 ,将装置水平放在投影仪的书写台上进行演示 ,学生能从各个方向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  相似文献   

16.
许海卫 《化学教学》2011,(11):12-13
从学情掌握、教材处理和教学情境诱导等方面,阐述了化学课堂生成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利用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和效率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选择等方面存在偏差,师生之间思维不能有效衔接,致使学生思维滞后。文章从“师、生思维不对称”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学生思维滞后的形成原因,并从“营造宽松氛围,树立学习信心”等三方面阐述了应对学生思维滞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科学实验的奠基人波义耳认为,只有运用严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从这一角度看,演示实验又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块基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推到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的位置上去,使演示实验在发挥验证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探索性效应(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探索能力,教会学生探索方法等方面的效应)。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20.
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从这一角度看,演示实验又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块基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推到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的位置上去,使演示实验在发挥验证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探索性效应(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探索能力,教会学生探索方法等方面的效应)。近几年来,本人在工作实践中对提高化学演示实验探索性效应的理论依据及实施途径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增设演示实验,创设探索情境现代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