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元保洛墓志》,又称《恒州别驾元保洛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民国十五年(1926年)于河南省洛阳市出土。志石曾归于右任收藏,现藏北京图书馆。拓高42厘米,宽40厘米。魏楷书,12行,行12字。志文书法用笔率意,结字开张,在魏碑中别具一格。《杨范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清代于陕西华阴出土,为尺寸最小的北魏墓志之一。原石不存,有翻刻。上海书画出版社《北魏墓志选粹》  相似文献   

2.
正《皇甫()墓志》,全称《魏故泾雍二州别驾安西平西二府长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君墓志铭》,北魏延昌四年(515年)刻,清咸丰年间于陕西县(今户县)出土。石高116厘米,宽70厘米。魏楷书,23行,行40字。曾归长白端方、天津金浚宣收藏。文字点画瘦劲刚健,以单刀偏锋刻成,一面光润,一面斑驳,在北魏墓志中风格卓异。《元彦墓志》,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刻。民国六年(1917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南陈庄西北出  相似文献   

3.
<正>《元桢墓志》,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十一月刻。正方形,高宽均为67厘米。楷书,17行,行18字。1926年由河南洛阳东唐寺门出土,为目前所发现的魏墓志中最早的一块。墓志是北魏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志为最多、最好。这些墓志精品埋在地下千余年而湮没无闻,直到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4.
<正>《元遥墓志》,北魏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志呈四方形,高43厘米,宽46厘米。正书,29行,满行28字。1919年出土河南洛阳城北后海资村南凹距村。1940年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北魏墓志书风多变,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正如康有为先生所论:"凡魏碑,随取  相似文献   

5.
<正>《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厘米,宽39厘米。正书,12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东。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书体皆为正书,即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魏晋及隋代的楷书,自从李世民的《晋祠铭》以行书入碑后,使圆劲流动,粗细有别的行书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确定了行书在书坛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6.
正《李渠兰墓志》,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刻,民国九年(1920年)于河南洛阳马坡村马文秀家发现,最初出土地点不详。拓高59厘米,宽58厘米。魏楷书,25行,行25字。曾归于右任收藏,志文书风淳朴,别具一格。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寇演墓志》,全称《魏故汝南太守寇府君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民国七年(1918年)于河南洛阳城东北拦驾沟北  相似文献   

7.
正《鞠彦云墓志》,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刻,清光绪初出土于山东省黄县(今烟台龙口市),被移置县署嵌于壁中,民国后移下。志石高26厘米,宽28.5厘米。志文14行,行13字。盖题"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文3行,行4字。志、盖皆正书。志文书法浑厚端严,古雅遒逸。盖文书法则方削峻整,如持长枪大戟,傲岸挺立。  相似文献   

8.
元暐墓志.系1928年农历6月在洛阳城北四公里盘龙冢村东南地出土。盖已失。志石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保存完好。笔者多次到开封博物馆参观此志石.对其艺术敬仰之意.油然而生。元暐墓志系北魏武泰元年(523年)三月十六日刻。高、宽均85厘米.厚18厘米。为一正方形墓志铭.魏楷33行.每行33字.无撰书人姓名。志石完整.仅个别字残损。墓志记载了元暐诸多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刻,清光绪年间于河北景县出土,一说宣统元年(1909年)于山东德州出土。今藏于山东博物馆。志石高85厘米,宽84厘米。魏楷书,33行,行31字。志阴字稍大,14行,行4至10字不等。志文书法欹侧峭劲,前人认为其字与《张猛龙碑》极为相似,且兼有《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之纵逸。  相似文献   

10.
《元晖墓志》,魏书。志石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原石藏于西安碑林。1924年于右任从洛阳购得,1935年冬杨虎成运至西安。此碑志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书写娴熟自如,清雅超脱,已见唐楷端倪,充满了平和之气。  相似文献   

11.
元(日韦)墓志,系1928年农历6月在洛阳城北四公里盘龙冢村东南地出土.盖已失.志石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保存完好.笔者多次到开封博物馆参观此志石,对其艺术敬仰之意,油然而生.元(日韦)墓志系北魏武泰元年(523年)三月十六日刻.高、宽均85厘米,厚18厘米.为一正方形墓志铭,魏楷33行,每行33字,无撰书人姓名.志石完整,仅个别字残损.墓志记载了元(日韦)诸多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作品概况】《刁遵墓志》全称《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也称《刁惠公墓志》。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十月刻。高约80厘米,宽70厘米,厚15厘米。字共28行,满行33字。志阴2列,33行。楷书。清雍正年间在河北省南皮县出土,其一角已残缺。  相似文献   

13.
正《元飏妻王夫人墓志》,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刻,清宣统二年(1910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西北姚凹村东,与其夫《元飏墓志》同时出土,出土时已残一角。初为武进董康所藏,后为日本太仓喜八郎所购,1924年毁于关东大地震,石裂数块,但拓片为世所传。有翻刻。拓高46厘米,宽41厘米,拓本可见阴刻方界格。魏楷书,15行,行14~17  相似文献   

14.
正《韩显宗墓志》,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刻,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于河南孟县(今孟州市)出土。曾归县令陈传薪收藏,后经杜梦麟在志额题跋,置开封孔庙。有翻刻。志石高56厘米,宽33厘米。额篆书3行9字,志文魏楷书,前15行,行24字,后3行,行23字,末行为篆书。志文字体方俊,刻工  相似文献   

15.
正《李超墓志》,全称《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刻,清嘉庆时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乔家村。志石高55厘米,宽56厘米。志文为魏楷书,26行,行26字。志文书法用笔方圆兼备,老到浑厚;结体稳重峻美,时有变化。康有为评此志为"体骨峻美之宗"。  相似文献   

16.
北魏《宇文善墓志》拓片存于郑州市华夏艺术博物馆,墓志内容不见于各种出版物。现誊录公布墓志全文,并从墓主人的世系和生平两个方面对墓志进行解读,为深化北魏史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7.
《霍扬碑》,篆额《密云太守霍扬之碑》二行8字,北魏景明五年即北魏正始元年(504年)刻。原石在霍村霍氏家族墓地,碑高192厘米,宽96厘米,厚20厘米,碑文正书,17行,行27字。碑文记载了霍扬家族的由来与事迹。书法方整典雅,古色照人,有《爨龙颜》、《高灵庙》风采。  相似文献   

18.
正《刘砖墓志》,东晋升平元年(357年)刻。1962年于江苏镇江东郊出土,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砖质,高28厘米,宽15.5厘米,厚4.3厘米。两块砖志所刻内容合为一方。第一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3行12字。第二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2行12字。志文书法尚存隶意,结体方正,是研究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王闽之墓志》,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刻,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整修过的中国馆里,北魏元氏墓志和墓志盖正在一个窗户旁展出。拿开上面的玻璃罩后,在自然光下,两块黑色石灰石板上每面约2.5英尺的神异动物的浮雕清晰可见。墓志盖放在窗户右边,为了便于提起,原来在上面还安着金属环;墓志在窗户左边,其正面是刻于公元522年的墓志铭(图版1)。这种类型的纪念碑在六朝晚期通常被置于世家大姓的墓中。约公元522年以前,北魏的后都洛阳的工匠们利用当地的石  相似文献   

20.
北魏司马金龙墓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该墓有明确的纪年且墓中出土数件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品,所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学术界对该墓出土墓志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将北魏司马金龙墓志与文献的对比研究,探究司马氏一族的崛起、发展及壮大,利于对北魏社会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