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东白云学院通过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共商、共建、共享”模式,强调应用型人才的“过程型”培育,改善了只注重“结果型”的传统校企共建缺陷,通过明确“校企共建式”专业建设定位、形成“全程浸入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共育式”师资队伍、提升“产教融合式”专业办学条件、优化“校企共商式”管理评价体系、完善“校企共创式”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开创“校企共享式”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等具体实践,在助推本校专业人才全程靶向培养的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市场化改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聂辉  卿芸 《教育教学论坛》2023,(29):117-120
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新时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三融一改”提升改造,即“学科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积极推动交叉融合发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艺术设计专业”;阐述了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及成效,在工作室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东方雨虹产业学院为例,创新实践了大师工作室混合制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视角,从共创“双大师”学徒培养新机制、共建共享实训平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线并行机制、职教集团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了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研究。以大师工作室学徒制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破解了“引企入校”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佚名 《高中生》2009,(17):29-29
他是青岛港第一代桥吊司机,出色地掌握了桥吊维修技术,自主改造了康明斯发动机等设备,1990年被提拔为第一批技师。2001年他大胆改变桥吊生产厂家的既定方案,成功主持国内最大的两台桥吊安装。2003年,青岛港正式以他的名字命名集装箱服务品牌——"振超效率"。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13,(3):5-5
【千人计划网】近日,经过市科委前期严格考察、评审后传来消息,江宁开发区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共建的“中国(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高新园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建的“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滨江开发区与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共建的“南京有色金属材料与装备研究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筹建。 此次获批的大学科技园及创新中心均已成立资产运作公司。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百色学院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产业学院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产业学院校企利益、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构建多协同育人平台等“五建”为主要载体,以推进共建专业等“八共”为关键抓手,通过实施“五对接五转化”等措施,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及基本任务;针对当前高职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状况,以创新工作室为渠道,以培养学生信息化创新能力及开发创新产品为主,阐述高职校园信息化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基本要求,并以开发“小区式小灵通业务处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开发校园信息化创新产品的基本思路与实现过程,总结了信息化创新产品应用于高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要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通过“订单”培养、联办二级学院、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建产学研中心、共享校企人才智力资源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创新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袁红萍  许晓莉 《教师》2013,(32):14-15
本文通过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工作室”的运作作为案例,论述了工作室制教学的概念、培养目标以及过程,并提出了与之配套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机制创新为内核,开辟创业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发布中心、整合传播公司、虚拟与实体结合的温州名购网、传统与现代相融的艺术工作室……利用院办产业厂房改造的“学院路7号LOFT”内汇集了25家文化创意企业。“学院路7号LOFT”不仅是温州创意产业聚集地,更是为在校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服务的实践基地。类似的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还有“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园、电子信息科技园、科技研发中心等机构。学院发掘校企一体办学的机制优势,发扬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文旅创”火热需求与人才零供给的矛盾,基于金牌工作室进行“文旅创”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合理定位“文化+旅游+创新”的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特色课程+特色资源+特色实践”进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评价考核体系,开发“教学+实训+考试”实战化系统等路径,解决了培养目标“传统化”、载体“单一化”、模式“学院化”等问题,实现了学生、教师、工作室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改革的主导思路,校企共建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学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为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以“双高”背景下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围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来进行。其四层级整体设计与全新组织架构为:产业学院→行业联合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室,其组织设计为“产业+”“行业+”“智库+”“课程、项目、双创+”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设计校企联动机制和政校行企发展共同体,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主动引入了知名企业进校共建集实训、生产、培训、技术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作室”.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工作室”平台得以良好运作,使得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的工学结合以及项目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形成了教学和生产互动的良性循环,真正形成了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专业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历经十余年探索和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三全标准专业内涵,育轨道运输服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践行三维双主体“1+N”产业学院新机制;打造“三标融通、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五位一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新路径;实施“五体一育”教学和“双分离”评价的人才培养新方法;依托工作室教学组织和春运社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1+N”产业学院服务珠三角轨道交通行业成效显著,成为产教融合新标杆。  相似文献   

16.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实训基地,提出以“工作室”为载体,基于学科竞赛多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工作室平台建设、项目导向、机制保障,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综合素质高和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多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抓手的“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 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由之路。本研究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南通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试点,校企共建“联合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贯穿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室在水利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实现六环递进教学模式存在场地困境,水利工程造价“技能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六环递进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阐述了水利工程造价“技能工作室”的建设意义、构建思路。并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探讨了水利工程造价“技能工作室”在工作室空间营造、企业引进、制度建立、学生培养、教师成长、成果产出等方面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对传统公办高职院校组织形态的创新,也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产物,具有治理体系多元化、服务面向产业化、教育功能综合化等特征。推动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应以校企共建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互利共赢为追求,加快构建校企利益平衡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具体路径包括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双主体”办学优势,建立专业与产业对接机制;发挥企业管理团队优势,建立校企共管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发挥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正>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深化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对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统筹推进国家级“双高”专业群和市级“双高”校建设,积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专业群为载体,探索出以多类型跨专业创新工作室集群为核心的“共治共建、动态协同”校企共育平台改革实践,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校企双向赋能,共建实践课程和实训案例,共同开发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项目,共建校内外培训基地,共建职业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