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诗经》中表“到达”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梳理出用为“到达”义的一组动词,对这些词作词汇及语法的分析,探明其在《诗经》中的使用情况,构建《诗经》中“到达”义动词的词义系统,以期为汉语史的断代研究提供一点资料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就古今有关“歆”字释义、断句、神话与现实、《毛传》与《郑笺》、履迹而生考据混杂等诸多问题进行清理、研究、论证,确立诗作以科学思维处理神话传说的论点,意在为经学研究课题迈入新领域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3.
《诗经·大雅·生民》中牛羊腓字之的腓与字历来训释不一,可谓是众说纷纭。于省吾不拘故训,利用新材料对腓与字提出了新的解释。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训释并做相关补充。  相似文献   

4.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一词,自汉迄今,训解多出,歧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词义问题:“望洋”是“仰视貌”、“目迷茫貌”、“迷惘直视的样子”还是“望着海洋”?二、词形问题:“望洋”究竟是连绵词、合成词还是词组?考诸典籍,追循“望洋”一词的源流演变,可知“望洋”可以作名词,是眼睛向上望去的一种病态长相;作形容词用,是“仰视貌”的意思。按诸本文,则知《庄子》“望洋”系形容词,是“仰视貌”的意思。同时得知,“望洋”系由动宾词组演变而成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法对《诗经》中"伊"字进行词义分析和句法功能比较,意在说明"伊"字主要用作助词、连词和代词的语法功能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6.
对于《诗经·王风·大车》中的“岂不尔思,畏子不奔’’之“奔”的含义,历代学者都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大致有“淫奔”、“逃走”“男女相悦,不依旧礼教的规定而自相结合”三种,笔者认为这三种解释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又都不尽完善,笔者个人认为将其释为“私奔”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诗经·大雅>是内容丰富的先秦史料,其中的<生民>、<公刘>等诗篇记录了周民族早期的历史,从这些诗篇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先周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时代,而且还能知道先周是一个韬光养晦、由弱变强、社会制度不断变革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周天子、诸侯国君及贵族们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生活的真实风貌。其中多数诗歌是在各种典礼上配乐演唱的,它们的得名和这些诗歌最开始应用的场合有关,用在重要典礼上的诗歌被称为《大雅》,另一些则名为《小雅》。  相似文献   

9.
《诗经·大雅》五首史诗以对先王的赞颂,表达了克配上天之意。从礼乐文化角度表明周朝的统治是天命所赐,君权神授,周王代天行治。周人唯有以德配天,以德保民才能天命维新。史诗以善为美和以大为美的艺术风格,诗化地阐释了周代礼乐文化精神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 《诗经·大雅·生民》是我国最早的五大史诗之一,也是一首充满神话色彩的优秀诗篇。它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丰富的想象,成功塑造了一个神话英雄般的历史人物——周人的先祖后稷。后稷创下了一系列丰功伟绩,是周人的骄傲,在诗人心目中,他的一切都是不同寻常的。于是,诗人以饱含赞美之情的笔触,在作品的前三章里描写了后稷不凡的出生过程。你看,姜嫄虔诚祭祀而感动上帝;她一踏上巨人的大足趾印,马上便“如有人道感己”】,“身动如有孕感,”怀上了孩子;后稷刚一出世,牛羊便争相喂养,鸟儿也会飞到寒冰上用翅膀遮蔽他……情景之瑰丽动人,不让希腊神话。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夺"字构形并非以往认为的"伸手夺人衣中之雀",字中的部件"雀"应当为声符,兼表意。《说文解字》"夺、敓"二字来源于金文会意之"夺"与形声之"敓"的分化,"敓"与"夺"分别承担了本义"夺得"和引申义"失去",随后形成四条引申脉络,并演化出一种较为特殊的隐含宾语的用法——"使……失去(原有的地位、性质、功能、属性等)"。最后对《字源》、"二典"中"夺"字条的部分释义献疑。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广泛,语词丰富,是研究春秋中期以前汉语的重要语料。《诗经》里出现了很多与水边有关的单音节词,对这些词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研究,对词汇学和文献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世本古义》是明末出现的一部研究《诗经》的著作。其论《诗》专主《孟子》知人论世之旨,将《诗经》依时代为次,重新排序,附会史实,颇受后人诟病。但该书取材宏富,汉晋以来之旧说,杂采并陈,且不株守一家之言,时有新见,自成体系。又考证《诗经》名物不厌其详,对清代的求实考据之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秋艳 《现代语文》2009,(10):26-27
估价副词“居然”的语法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语用角度看,现代汉语中的“居然”具有突出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焦点、指明语用预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三项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其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学者说法众多,而尤以“兴”义最为复杂,这也给《诗经》作品的赏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17.
《诗经·淇奥》关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的解释,历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为“绿,王刍也。竹,篇竹也。”另一种则是以“绿竹为竹”。是草是竹,时代久远,世事变迁,已不可确考。但从淇川地区的出土文物、朝廷对淇川地区设置的管理竹林的官职,说明了在远古时期,淇川是有竹的。此外,南北朝前,多个史料证明淇川有竹。此后,史料中不再有竹的证明。或许在南北朝前,淇川确实有竹,后因某些原因,竹林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诗经·北山》的“率土之滨”中的“滨”为“宾”之误。“宾”指“归顺之人”,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是“四海之内归顺的人,没有不是王的臣民。”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既是当时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被之管弦的乐歌。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雅》与《小雅》都有各自的实用功能。《大雅》用于大飨,是周王举行一些仪式时使用的各种乐歌,同时作为乐教范本,被较多地征引;《小雅》主要是贵族举行仪式时使用的乐歌.不但被广泛地征引,同时也在各种场合被人们赋诵。  相似文献   

20.
《诗经·鲁颂》“变颂”说立足于两点,即对“颂”含义的理解,《鲁颂》与《周颂》《商颂》的差异。《鲁颂》称“颂”主要有褒周尊鲁、仍袭旧例、贬鲁伤周、礼乐文化诉求等诸多原因。“变颂”说体现了“诗经宋学”对“清代诗学”的深远影响,疑古派善于反省,勇于创新,在学界上影响深远,然而其对旧说的全盘否定,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