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家校合作育人,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需要从多维度着力,优化实践路径。当前,家校合作育人的形式有待优化、连续性有待增强,合作双方亟须换位思考。加强家校合作育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序列化构建,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育人活动,推行开门办学的治校理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家校合作的方式网络化现象较为明显,但是借助于网络媒介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却逐渐暴露出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内容结构的局限性,沟通的目的重管轻育,现实情感交流的缺失等弊端。在网络信息化给人们带了便利的同时,这些弊端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3.
家校合作: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高校育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资源,构建和谐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使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充分发挥家长优势,让家长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肩负育人的责任,是学生五育并举,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理念差异、责任边界模糊、沟通交流不畅和资源整合不足等实践困境,导致家校社协同育人并未充分发挥其职能。鉴于此,融通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优化家校社交流沟通渠道、统筹开发家校社育人资源等优化路径,是整体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90后"大学生日益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他们在心理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表现出对家庭父母更为强烈的依赖思想,而目前学校传统的过于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已经无法适应"90后"大学生群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让被弱化的家庭教育发挥出其积极的教育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的转型发展,家校合作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意识形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仍出现"权责边界模糊,基本定位紊乱""沟通意识淡化,合作效果不佳""合作形式单一,实效性能缺乏"等症结.其缘由在于家校双方立场不一、视角不同、定位不准.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实现"三全育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协同育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逻辑起点,试图回归家庭教育与学校本质,挖掘基本内涵,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从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因此,家校双方应厘清家校双方责任、明确家校共育原则、健全家校沟通制度、提高学生中心地位,从而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在家校合作的外部运行机制以及政策保障和落实等方面,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撤点并校,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集中办学,使得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家校合作问题更加集中,矛盾更加突出,甚至成为制约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村(居)委会的作用发挥为纽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省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实不仅是关键和保障,也是上述因素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家校沟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研究发现,家校沟通具有多属性特征,家庭与学校面临着信息交流不畅、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合作困境,合作过程中的"孤岛效应"制约了育人合力作用的发挥.由"渐进合作"向"多边融合"转变,即统一思想、明确权责、获得信任与支持等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校家校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高校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明晰角色定位,优化合作内容,创新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互相支持并强化教育的作用,若没有形成合力最终也无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目前家校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探讨家校合作方式,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引导作用。一、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1.没有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家校合作具有合作方式更加多样、沟通途径增多、合作内容更加丰富、家校联系频次增多、家长的家校合作需求不同等特点。这为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积极的可能性,同时导致班主任的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与挤压,使其心理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为了更好地应对家校合作中的工作困境,确保家校合作有效顺畅地开展,班主任应加强家校合作相关理论的学习,培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提高协同领导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出现育人主体观念差异、角色关系模糊、交叠影响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协同育人效能不高。立足于全面育人理念,透析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内在价值,结合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家校社”生态系统协同育人互动理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融通参与主体育人观念,创新协同育人文化,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优化沟通渠道等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政策与实践策略来看,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和研究话语。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的育人共同体是对落实国家意志和回应现实关切的科学统整。具体来看,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明确权责与边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前提;育人共同体要在实践的社会化学习中形成;智能技术为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了解家校共育在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困境。应进一步丰富家校共育的思路和形式,满足家校共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化、虚拟化与实践化结合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强化家校共育的思想认知发展,明确家校共育各方的责任和基本目标,注重家校共育内容形式的创新,持续稳定地提升家校共育的价值,形成智能化的家校共育模式以及方法,凸显家校共育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8,(10)
一名班主任必须学会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作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校教育合作面临一些困境:家校教育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方式单一;合作内容单调,过多关注学习;农村家校组织机构松散;合作计划性差。摆脱西部农村农校教育合作的困境,必须加强农村家校教育合作观念:转变家长教育意识,提高教师素质;拓宽家校教育合作渠道;建立合理的家校教育合作制度;丰富家校教育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标准的建设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关键一环。美国家长教师协会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志愿性儿童权益保护组织,该组织出台的《家校合作国家标准》是评估家校合作质量的有力抓手。该标准在迭代变更中呈现出循证、对话、赋能、全纳四种特征。借鉴美国《家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建设经验,我国应明确家校合作质量标准设立的重要性,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评估本土化、科学化水平,构建对话式家校的合作样态,促进家校合作的公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和学校要通过合作,协调双方力量构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从基础教育阶段中学生、家长和教师方面考虑家校合作的价值,分析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强化政策认识、内化家校合作理念,明确合作范围和边界、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互联网+”合作平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