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校创新课程结构改革步伐不断推进,其中语文理想教学模式始终秉承人文-审美-工具三位一体审视原则,对于人文理性审视态度极为重视。通过创新语文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育和塑造,最终培养出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挑战,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是时代赋予大学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和核心任务。通过对以往优秀文学作品的成就审视可以看出,经典文学作品确实能够提高人们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后期各类岗位的适应和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如何通过大学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来促进大学语文的教与学,从而有效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育的基地,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大学语文》作为最具综合性、基础性,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最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是人文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手段,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力,实现该课程的终极教学目的,已经成为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课题。改变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大语文教育观下的综合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条件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人文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其价值体现于未来,尤其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这就要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意识、具有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具有与人合作和参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要提高人才素质,大学语文是众多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如何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力?如何能够最大化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最近几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教改的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各种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需要有尽可能高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人文素质。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文性是大学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所在.如何实现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历时性考察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历史渊源,从现时性剖析大学语文教育的现实语境,从实践性探究大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理工院校已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如何把握《大学语文》教学,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立足点,要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人文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大学生理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必要的养分,以此进行自身廉洁操守的修炼和提高。拟从重承诺守信用、崇简朴尚节俭、明权责多敬业、修自身立仁德四个方面阐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从而提升自身的廉洁修养。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是公民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保障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党员的率先垂范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提升个人品德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时代英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铸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行研究。要注重培育途径的多样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西北工业大学通过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并在相关配套政策的激励下,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如今社会上出现孝亲观念淡化现象,导致大学生孝亲道德出现滑坡。对大学生强化孝亲品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孝亲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为社会化的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接受养成教育,这样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成为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分析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提出养成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指标等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条件,从九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加强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思路,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关涉人类所有的思维形式,对于理工专业学生思维全面发展,思维品质综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培育,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推动作用。文学教育在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文学审美可以释放人的潜意识,激活人的创造潜能。艺术美法则对科学发明、创造具有启迪意义。通过文学教育培养起来的良好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对创新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互惠性、利他性、公益性和群体制约性.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对于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下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