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晓明 《小学生》2024,(3):19-21
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地区地域性文化的精华,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将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涉及家乡文化的特色资源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乡土文化缺失的现象。文章浅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的价值,探讨了乡土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渗透策略,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化主要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更新,对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通过对学习实践模式的改善对学生运用能力培养进行高度重视,使学生能够将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体验程度。教师需要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乡土文化融入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梅清 《教师》2020,(6):34-35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小学生来说,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文化是学习和成长的根基。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以及其他的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处地区的乡土文化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文化学习以及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土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现代教师和社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文章将对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供同人参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继而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乡土文化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童宝安 《新教师》2019,(7):36-36,56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闽南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闽南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最大化地将闽南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让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渗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协助学生了解闽南文化在古汉语知识中的作用,如何通过灵活应用闽南乡土文化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44):50-51
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落实在课堂实践中,需要教师有文化的视野。针对以乡土类事物为对象的文本,教师可以借助乡土文化的视野来进行文本的解读与教材的重组,学生学习这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乡土文化,获得乡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资源包括本地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以及民间艺术,民族风情等等。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乡土历史,体验民间艺术、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爱乡爱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达到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生活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资源包括本地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以及民间艺术,民族风情等等.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乡土历史,体验民间艺术、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爱乡爱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达到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生活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深了小学语文老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和看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互动交流,增强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转变,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上。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在教学中增添教学实践内容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乡土文化资源主要就是通过当地的民族风情、人文古迹、自然风光和民间艺术等进行体现。主要就东城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当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探究,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地域性文化微课程开发是一次学生的语文生活精神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胜古迹、历代先贤、民谣典故等乡土化资源进行精心开掘,通过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综合化方法整体建构微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化实践探究,传承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1.
郑兴红 《甘肃教育》2022,(21):87-90
合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升级,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文章肯定了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尝试从写作、教学资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丰富三个角度思考乡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总结了今后乡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丰富教学资源,探索乡土文化的内涵,并优化教学策略。在资源方面,教师要立足文本挖掘乡史文化、乡艺文化、乡特文化等多种乡土文化。教师要研究乡土文化的内涵,将教学目标指向提升学生爱国爱家、修己慎独、谦和好礼等方面的品德。在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方面,可以设计主题式、寻访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巨少杰 《甘肃教育》2020,(5):162-1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话题等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都蕴含着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竭尽全力开发,积极利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语文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姜宇泞  潘明福 《教师》2022,(6):18-20
乡土文化作为地域性人文积淀,底蕴浓厚.将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丰富语文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弘扬乡土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乡土文化却频频缺失.文章从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的价值、缺失的原因出发,探讨相应的策略,以期推动乡土文化顺利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元坑古镇中悠久灿烂的宗祠文化,古色古香的古民居,绵延千年的古文教文化。这一切宝贵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需要语文老师用心去挖掘,并将古镇文化融进语文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古镇文化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因而乡土文化便成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为此,在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以及乡土文化的应用意义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策略,以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陈晓霞 《时代教育》2012,(8):185-186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获得知识,处理、加工既有信息,达到实践与自我评价的双重能力培养。文化传承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创造性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对小学语文中创造性教学与文化传承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心得、看法。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化浓缩着历史的影子,是中华民族地方文 化的见证,是当地百姓在劳动与生活中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魅 力,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美、理解美、创造 美,将审美教育渗透美术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艺术情感中享受 快乐,是美术学科的重要功能。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本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它将生活与美结合在一 起,它的审美创造是爱与美、善与美,是美的统一。乡土文化的 开发必将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 学习的兴趣,对优秀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乡土情怀,以 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志海 《文教资料》2010,(17):117-118
立足于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扬州市重点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及校本教材。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以乡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是:掌握本土历史文化渊源,走进本土自然人文景观,参与乡土风俗活动,借用网站整合学习乡土文化与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